伦理网站_欧美gvfreevideosxxxx_男女激烈动图_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水域救援技術培訓手冊

  水域救援基本常識

第一節 國際急流救援緣起 

    Swiftwater Rescue專業為河流激流救援人員設計,也就是處理白水河域的救援技術。因為救援的情況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由于動水壓力,救援條件必須涉及受過特別訓練的人員使用繩索和機械的救援系統。主要目標是使用水的力量協助搶救瀕危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有沒有簡單的方法來克服水的力量。世界各國就搜索和救難的專業單位而言,急流救生訓練是相當新的救援技術與觀念。1970年代急流搜索和救難在歐洲及美洲,主要是由山難救援團體和警察專門機構所執行。

1.大自然及人為因素之災害:

    全球氣候暖化,圣嬰現象使得(干旱與洪水)循環增加,這在歐美國家天氣型態更加惡化。此外,全球更有很多的嚴重地震和風災,以及人為災害的可能性。1999年全球人口中約有6分之1暴露于這些天然災害之下,且世界各國發現他們要準備應付這些事。在天氣有關的事件中已經損失了超過美金550億元。在美國,自然災害事件是財產損失的最主要原因。例如,死于洪水的美國人比死于其它災難事件中的要多。

     1970年代,世界各國救災單位已由火警服務開始,擴張其滅火以外的角色。每幾年就訂有新的救援項目,從EMS,然后主要專攻搜救訓練,從捆綁繩索至狹窄空間、溝渠、嚴重倒塌訓練,和所有水上,潛水等救援方面的訓練。事實上需要救援的火災屬少數,而更多的醫療援助和救難需要去執行天然災害勤務。這驅使行政官員去尋覓一些新的任務,以證明現存組織的正當性。所以,救難需求事實上在升高,如美國,近二百五十萬的救火隊員、七十萬的EMS救護人員、一百五十萬的警察人員和民間數十萬名救難隊組員們,現正接受新的救難任務之挑戰。

2.急流洪水搜救:

    1970年代早期,在美國急流搜救是由西部河川泛舟教練和獨木舟人士組成,但主要是著重于自我保護,及盡可能安全地從事商業性質的新興運動-泛舟(漂流)。救生衣和救生艇則是剩余的美國軍事裝備物資,獨木舟和橡皮艇是基本配備。事實上,安全帽及拋擲袋還從未聽過,而且在許多地方,泛舟者甚至沒有穿戴救生衣。美國聯邦河川局官員及警察,于1975年經由美國軍方管道與協助,在加州組成救難小組,由擁有包括:潛水、攀巖、游泳等技能的軍、警方及特別勤務人員組成,并創造一系列的技能訓練,以因應救援被困于河川及水災民眾的成長需求。在此同時,有驚人數目的公共安全工作人員們,在美國東部河川救援時不幸溺斃,驅使美國聯邦自然資源部門,開始統籌歐洲、美洲、大洋洲各救生、游泳、潛水、攀巖、飛行等專家們,進行(急流洪水救生)訓練課程規劃。

3.急流救生課程統籌:

     1978年美國聯邦救難專家Jim Segerstrom (吉姆格斯特羅姆)接受美國聯邦政府聘任,統籌歐美救災專家完成(急流洪水搜救課程),并為美國聯邦緊急救援總署『FEMA』,訓練首批種子教官,傳授『急流洪水搜救III技術人員』課程,成員來自于美國聯邦軍警方。同年聯合國(國際潛水救難組織)在他們的『潛水救難專家』規劃課程中,也依規定加入Jim Segerstrom急流洪水搜救訓練課程。美國聯邦國會將此主題更進一步的發揚光大,至1980年為止,急流救生課程已發展至全美洲官方與民間搜救隊伍,課程至今還在演進教授中。

第二節  河流危險因素

    河流危險因素可分為大自然及人為因素所造成,每種因素都暗藏危機,能輕易奪走人命。危險因素包括水流力、水流危險區域、河道中障礙物、突出的礁石及斷層、低水溫、風災與洪水等變化造成。

    國內各地溪流山高水急,大部分戲水點溪水雖然清澈,較為靜流的溪潭水域,但未經人工整理的溪床仍然高低不平,溪水的溫度往往低于氣溫甚多,且從水面下到深層的水溫漸層變化大,加上大部分溪流河道未經測繪量規劃,所以戲水者往往得自己擔負起本身的安全責任。

1.暴漲:

    當風災與洪水泛濫時,水流的困難度升高。而河道水面迅速暴漲時,救援更變為困難,且更具危險性。能見度不佳,清潔劑與肥料的大量使用,國內目前河流普遍有優氧化的情況,其中磷酸鹽類使得藻類大量生長,懸浮在水中的藻類及污染物、微氣泡等使得能見度降低,目前國內所有河流平均能見度已低于2公尺,使救援人員難以尋找水中物體。

2.失溫:

    低溫會讓你的判斷能力降低。浸泡在冰冷水中過久,會讓人體溫度迅速的流失,有生命之危險。溪流溫度通常低于一般自來水,在中高海拔山區水溫甚至可能較氣溫低48度,低溫使人易于疲累,甚至失溫,加上水流的流動更是會大量快速帶走體溫,根據研究,靜水中體溫散失速度是空氣中的25倍,但在時速8 km / hr的流水中,體溫散失速度高達250倍,因此在進行救援工作時必須特別注意保溫。

3.障礙物: 

    倒入河道中的大樹、橋墩、突出的礁石…等,常無預警般出現,讓救援時增加困難度。河床的地形影響水流狀況甚巨,更是造成各種漩渦、回流或是上升及沈降流的主因。

    河床地形大致有河中洞穴、下切巖塊、突出巖塊、沙洲、橋墩、攔砂壩等。漩渦以及渦流的形成原因是因為在河水行進的路線上碰到阻礙物,河水受到阻礙物的阻擋流速因而降低,并且有局部壓力升高,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在阻礙物的上游面,河水似乎有堆積的現象,而水流在阻礙物的后方則會形成一股相對低壓(看起來水面稍低)的尾流,因此四周的河水便向尾流填補過去,加上水流原本流向下游的速度便形成渦流現象,渦流向下吸引的力量其實通常不會很大(除非是很大的渦流或地形特殊,例如有大的阻礙物在水面下),它主要是把人或物牽引至渦流中心而且不易脫離,人們會因此而緊張,加上該區水流較為混亂,不論踩水或游泳都比較不容易抓到水,所以導致有渦流把人往下拉扯。

4.低水壩、暗礁:

    當水流沖擊以上障礙時,會造成一股強勁的渦流,它會陷住船艇或水中泳者。低水壩、攔砂壩的最大特征便是在其下方通常會形成深潭,此種情況與瀑布下方類似,深潭的深度甚至可達將近十米,倘若當時還有水流從上方奔流下來,也會造成渦流,此處水文極為復雜危險,若需在此區域作業最好攜帶潛水裝備與繩索。

5.人為因素:

    人工之障礙、橋墩、攔水壩、疏洪道、毒物…等。河流總是不容易歸納入單一個種類之內,而且地方或個別的解釋可能引起誤會。河流每年可能因人為的濫墾破壞及大自然洪水與地質的干擾,造成的極大危險因素!

第三節  絕對守則

1.絕對要穿著個人救生衣(PFD

從很多水域救災現場的錄像內容顯示,有許多站在水邊的救難人員不是沒穿救生衣,就是穿著不合身的救生衣或者扣帶沒有拉緊固定因而造成穿救生衣卻沒有用處,當這些救難人員發生意外,當局在受到壓力可能會說「我們沒有足夠的救生衣」,這不該拿來當借口,如果你要這些人來從事救援工作,請發專業 PFD 救生衣給他們,并且規定他們一定要穿。

2.絕對要布署上游觀查員,理想狀況是河流兩岸都有

急流或大洪水中,水里面可能有漂流浮木、家具、汽車、大型土石…等障礙物,或者可能是一波突如其來的大水,上游觀測員便可以哨音或無線電通知救難人員避開危險。

3.救援的優先級,絕對是救者自己優先,第二是隊友,被救者最后

一趟任務最好的結果是救援者能平安回家,而最好的次要結果是被救者也回到家;我們時常聽到某人溺水然后某某人跳下水搶救,結果雙雙溺斃,這種悲劇不停地在發生,以后也不會停止,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救援的話,請勿下水救援。

4.〝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內〞絕對要有預備計劃

救災現場瞬息萬變,所以我們沒有辦法保證說「這樣救百分百可以成功救援」,因此最好的狀況是準備了一百種救援方式,就算前面九十九種方法都失敗了,只要第一百個方法成功就是成功救援了。

5.下游處絕對要有多重的搶救預備方案

急流中的物體一定是由上游往下游移動,人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在救援失敗時,救者和被救者將往下游處移動,所以,最好的狀況是往下游處做好多重的救援布署,例如同時布署橡皮艇救援組、拋繩袋救援組、攔截索救援組、活餌救援組、IRB 操艇救援組…等,設置多重的救援關卡,當第一關失敗時, 還有第二關、第三關…,借以提高救援之成功率。

6.救援絕對要保持簡單化

救援訓練中最簡單的救援方式,需用到的人員、裝備最少,花費的訓練時間最短;然而復雜的救援方式則需要很多的救援人員與裝備,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訓練才能使該項救援技術符合要求,因此造成一個盲點,在大部份的救者與指揮員中,復雜救援方式的記憶最深刻。當發生人員受困時,最先想到的救援方法往往都是復雜的而不是簡單的,并不是說復雜的救援方法不好,而是復雜代表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并造成失敗錯誤的傾向,因此救援保持簡單化,即是根據訓練及多方面經驗,采用低風險的救援執行計劃。

7.絕對要使用「正確」的救援裝備

再次強調成功方程式:「訓練、練習與經驗才能有好的判斷」。不恰當的裝備已經導致許多失敗的案例了,從實際面或法規面來看,每一個救援團隊所選用的裝備都是要讓救援工作做的更好,盡管那些裝備是特制的或者只是隨地取材制成的。

8.若被水沖走或者游泳時,絕對不能讓腳下沉

本則有以下四種技巧必需在專業指導下才能操作:

(一)進入或離開安全的緩流區。

(二)操作救援器材時。

(三)下水追逐受困溺者時。

(四)急流中有障礙物時。

    這些技巧很容易傷到腿部,因此嘗試操作時必須先經訓練過。如果遇到人員陷于水中障礙物時,可以利用橫過兩岸的繩索先穩固受困者,可以使用這繩索將被救者往上游處拉而讓他離開受困點順流脫困。

    國際上每年有近百人因為忘記這條法則而造成死傷,其成因主要為快速的流水與水底下的石塊或其他障礙;若被水沖走,以基本的急流漂游呈仰式并且臉注視下游,此時膝蓋微彎則腳后根會微低于屁股,若目視到障礙物可以用腳適時的頂開障礙物。本法則只有少數幾個地方不適用,如果你處在安全區域,例如:露出水面的大石塊后方緩流區或水流緩慢的水岸邊。

9.絕對不要指望被救者會救他自己

身處受困情境的被救者與其他現場旁觀者,大多產生心理層面的恐慌,因而發愣發呆,亦或動作緩慢且做一些沒有目的的行為,回顧許多救援實境更證實了此種現像。過去發生直升機下放吊環,指示被救者將吊環套進身體并固定在腋下,結果被救者卻套在屁股以乘坐方式或者直接用手抓住吊環,這在在救援情境中,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必須依靠自己的技巧與救援程序來完成任務,別指望被救者或其他旁觀人員能夠依你的指示來執行動作,否則一旦任務失敗,在法律層面有可能被解釋為行政怠惰或者疏失,并讓你惹上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10.絕對不能在搜救人員身上綁住固定繩索

在急流中因為水流力量強大,綁住固定救者的繩索往往成為索命繩,過去已有許多死亡案例發生,因此,在急流中絕對不能在救者身上綁住固定繩索。然而現代已有發明一種釋放繩,當救者遭遇危險時可立即脫離固定繩,掛接釋放繩之救者必須常練習脫離之操作,因為緊急狀況發生時,釋放功能亦可能失效。

11.橫渡救難繩索,絕對不能與水流方向成直角

這里指的不是高空的繩索,而是指貼近水面的橫渡繩索,如果具張力的繩索與水面成 90 度角,當操作人員橫渡時,抵達主流區時受強力的水流推拉繩索絕對會成〝V〞字型,此時救者根本無力與水流抗衡,而高張力繩索亦無從實時釋放的情況下,造成許多救者罹難的不幸事件發生。

12.絕對不能站在緊繃繩索的彎角處,并且人的位置要保持在繩索的上游處

省力裝置的應用讓我們可以更簡單的執行救援工作,但是繩索的斷裂與裝備的脫落我們仍然無法完全避免發生,而一旦發生,繩索轉折的彎角處所蓄積的回彈力道已足以當作殺人武器,因此我們絕對禁止人員站立在緊繃繩索的彎角處;另外緊繃繩索亦可能受水流力量而強烈擺蕩,站在繩索下游處亦可能被繩索擊傷落水,因此人員要盡量保持在上游處。

13.接觸到被救者,絕對不要失去他

在還沒有把被救者安置在安全的環境下,我們都必需緊緊抓牢被救者,因為一旦失去,在法律層面有可能被解釋為行政怠惰或者疏失。

14.消防頭盔與不戴帽之間作選擇時,絕對要選擇不戴帽,因為會安全些

消防頭盔是專門為滅火救援0 情境所設計,因此相當適合在火場使用,但是在水域搜救時,消防頭盔的主要功能立刻英雄無用武之地,特別是人的頸椎相當脆弱, 過重且不透水的消防帽在強力水流推拉下,立刻增加數倍力量,那將會傷害穿戴者的安全。

15.積極原則

救災單位亦應做好各種事前準備,包括人員、裝備、訓練、相互支持之資源、通訊、易發生事故地點之搶救布署、政策及法律規定…等等,不管是

第四節國際河流等級分析

第一級:容易級

很快地移動水流,有急而小的水波。很少障礙,障礙明顯且稍微的訓練就可避過。游泳者的風險輕微;自我援救是容易的。小波浪的水流,障礙少。

第二級:新手級(救援者經過基本救生訓練過,是最容易駕馭它的)

    清楚的河道不需觀察。巖石和中等大小波浪容易被有訓練的泛舟者避開。游泳者很少被傷害,偶有礁石和中等波浪,但很容易被訓練有素之救援人員掌握。

第三級:中等級(急流中有不易避開的不規則波浪)

    在快速水流做復雜的運作和在狹窄的通道做好船只操控通常是需要的;大的波浪或障礙物可能出現但是容易避開。強勁漩渦和有力的水流常常能被發現,特別在河面大的河流流域活動,對無經驗的團隊是被建議。游泳罕有被傷害,自我援救通常較為容易。高水流,不規則的波浪,可能不易避開,也可能淹蓋船艇。在快速的水流與狹窄的河道,船只操控需要經過訓練,如有大波浪或障礙物出現,也才能輕易地避開。

第四級:進階級(有著長急流與強大波浪,更有多段危險區域)

    強而有力的急流,是可預期的湍急與惡流。依河流的特性,它可能有大且不可避免的波浪、障礙物或緊縮通道,需要能在壓力下快速操控。快速而可靠的急流與逆流,要決定是否立即通過或休息觀察。可能必需優先觀察這急流。傷害游泳者的風險是中度到高度,水流情況可能使自我援救困難。團隊援救協助常為必要, 但需練習技巧。其中強力的翻滾流特別被推薦。

注解:

1.救援人員必須完成急流救生進階以上之訓練。

2.執行急流中任務時,能精確的操控船艇者。

3.依河流的特性,它可能有無法避免的波浪或危險區域。

4.需要有急流救生專家帶隊指導。

第五級:專家級(障礙多、水流湍急、險惡渦流)

    水流極端地漫長、阻隔或非常粗暴湍急,將泛舟與水中活動者暴露在增加的風險中。水域可能包含大、不可避免的波浪、障礙、陡峭坡、擁擠的滑道、復雜而緊迫的路徑。漩渦存在的可能性是小的、見到是狂暴或活動困難的急流。游泳是危險的,而援救甚至對專家而言時常為困難,適當的設備,高度的經驗而且熟練的援救技術為必要。

注解:

1.常讓救援人員增加救災困難度。

2.河道中存在無法避免的大波浪,更有復雜而緊迫的水流路徑。

3.下水救援為危險,對救援人員是很困難的任務。

4.除非有精良的急流救生裝備,與接受過(高階 R3 以上急流救援訓練)者。

第六級:極端冒險級

    這些水域幾乎從未被嘗試,而且通常證明是極端困難難測與危險。而援救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適用專家組成一組,在有利的水流情況,在緊密的人員監視和采取所有的預防措施。極端困難與狂暴的急流。

注解:

1.救援機會幾乎是不可能。

2.只適用救援專家組成之隊伍,在有利的水流情況下,派遣人員陸空監視,和采取所有能夠的預防措施。

 

第五節 國際河川救援與訓練分級與類別表【N F P A# 1 6 7 0


第六節國際急流救生級別

一、急流救生人員 Swiftwater Rescue Awareness

認識及了解急流之危險性的人員,能確保自身安全并可從事防范之工作,或于現場協助聯絡與管制之任務,并能協助安全維護及裝備器材救援。

二、急流救生工作人員 Swiftwater Rescue Operations

具備急流救生基本常識及技術,可于急流救生現場擔任團隊救援之工作,并能執行安全維護及裝備器材救援。

三、急流救生技術人員 Swiftwater Rescue Technician

合格之急流救援小組成員,能實際執行中等或高度急流中救援,或協助醫療救護之工作。實際執行急流救生訓練 AwarenessOperations 技術指導人員。

四、急流救生專家 Swiftwater  Rescue Specialist

具技術與經驗之急流救生專家,執行任務時擔任急流救生隊伍之現場指揮員。實際執行急流救生訓練 AwarenessOperationsTechnician 審核人員。

五、急流救生指導教練 Swiftwater Rescue Instructor

   集救援經驗與純熟技術于一身之急流救生勤務與教育訓練課程傳承者。

  實際執行急流救生訓練 AwarenessOperationsTechnicianSpecialist 認證教練。

六、急流救生規劃總監 Swiftwater Rescue Management

國際急流洪水救援與教育訓練規劃 Instructor Team 統籌者。

 

節 急流救援編組與職

一、急流救援隊伍的編組:

現場指揮員、上游觀察員、救援小組、后勤人員、下游與岸上確保安全員。

二、急流救援隊伍的職責:

(一)現場指揮員:

    負責統合該次搜救任務的所有單位與人員,并處理現場一切重大問題,所有參與該次任務的單位或人員要向指揮員負責。

    指揮員要確保所有救援人員的安全、選擇適當的救援方式、組織救援的執行編組并全程監督救援工作的執行(包含必要的撤離)。因為勤務指揮員是必須對全局負責的,所以指揮員最好是由官方的主管權責機關派任, 他可以再委任其他人士負責部分層面的工作,但指揮員仍舊必須為該次任務負全責。指揮員對于救援的細節不可涉入太多,應該要讓下屬單位能夠依照層級獲得一定程度的授權以提高效率,指揮員本身則要處理較大的面向、比較全面性的問題。

    指揮員應該找一個較能觀看到整個作業地區的建立明顯的指揮所,并且能跟外界、上級、支持單位維持通聯。指揮員本身不必要是技術能力老道的作業人員,他比較需要的是具有知人善任的能力;選擇適當有訓練且具資格的人做專長的工作,另外指揮員必須尊重專業,確實與專業人士徹底溝通,例如其可能指派專家分別擔負繩索救援技術、緊急醫療、空中直升機救援等方面的聯絡官,所有下屬救援單位依照報告內容向各聯絡官報告,再由聯絡官匯整后向指揮員提報,同時提出其專業的看法。

(二)上游觀察員: 

    上游安全員布署在救援現場上游一、二百公尺處,負責封鎖河道,不讓其余人員及船只進入救援作業區,并提供上游河面的種種狀況,同時對于無法阻擋突來的水面障礙則要實時對在救援作業區的所有人員提出警告,并且讓救援現場所有人員知道,若有漂流物下漂的狀況,則要停止救援的動作,并且注意安全;一般常用的通訊信號包含有哨音、手勢、旗語、無線電、手機…等。當然在一次的救援行動中并不會用到上述全部訊號, 而且所使用的通訊信號所代表的意義必須再次互相確認。

(三)救援小組:

    救援人員是實際從事救援工作的一群人,他們必須是最有經驗、受過完整訓練,技術又最好的人員,通常救援人員中會有一個救援組長負責指揮,救援組長再向指揮員負責。

(四)后勤人員:

    在緊湊、危險、忙碌的救援行動中的安全維護者。其責任完全只是走在救援區域兩邊河岸,仔細審查是否有完全環節的疏漏,例如有人沒穿

    PFD、繩結有問題、救援者疲累等狀況并且及時提醒救援人員改善或是回報指揮員以采取適當對策。

(五)下游與岸上確保安全員:

    任務是預防有救援者或是受困者落水時能夠在下游處迅速的以拋繩、攔截網、救援艇等方式立即將其救起,是急流救援任務的最后一道防線。

急流救生隊伍部署圖示

第二章 河流特性基礎認知

    實施水域救援行動的前提是必須要對河流、流水等理論知識有個清楚的認識和掌握。

一、河流的特性

下面介紹一下河流的六大特性。

(一)能見度

    由于人類的生活農作垃圾及城市工業的廢水廢料排放,致使河流聚集了大量的藻類物質、微氣泡、污染物等,進而導致水域能見度降低。如果能見度低于2米的話,救援人員就很難尋找到水中的物體。

(二)溫度

    自然水域的溫度通常低于自來水的溫度,在中高海拔地區的水溫甚至可能較氣溫低4~8度,低溫容易使人疲勞,水流會迅速降低人的體溫。根據研究表明,靜水中體溫散失速度是空氣中的25倍,如果流速在2/秒時,體溫流失速度是空氣中的250倍,因此在搶險救援時必須特別注意保持體溫。

(三)流速及變化規律

    所謂流速就是水質點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通俗的講就是水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估算水的流速:向河流中扔一個漂浮物,然后看漂浮物在單位時間內流動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流速。

 

    流速變化有這樣一個規律:河流內灣的流速較慢,水位較淺,石塊、雜物較多;河流外灣的流速較急,水位較深;河流中心區域流速最高,近岸位置流速最低。 

河流的水流速度橫切面圖

(四)水流量

    救援人員需認識基本流水理論,例如水流速度、水力等。流水理論對于救援人員在水中救援時所進行的現場評估,有非常大的幫助。

1.河流動力

    如果要知道流水由上游多條支流匯聚成一條主河流后,每秒鐘有多少立方米水量流至下游的低洼地帶,我們可以將河道的平均深度乘以平均闊度,再乘以流水速度,便可以知道每秒鐘有多少立方米水量流至下游的低洼地帶。

2.計算方法

    水流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河道過水斷面的總水量。通俗的講就是單位時間內有多少水從上游流到下游。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公式來估算流量:河道的平均深度、平均寬度、流速三者相乘。

    河流平均深度()x河流平均闊度()x流水速度(每秒多少米)=每秒鐘有多少立方米水量。

 

 


如河道的平均深度及平均闊度如上圖不變,但流水速度改變,便會直接影響流水的水量。從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出,流量與河道平均深度、寬度和流速是成正比的關系。因此,隨著流速、流量等變化,我們在救援的過程中危險性和難度也在不斷變化。

3.水流速與力量換算公式

    1 英哩=1.609公里 

    1 英呎=0.3048公尺。1英磅  0.45359 公斤。

船艇海上航速換算公式:1 節=1 海哩=1. 852 公里。

4.水力與水流速度

水流力量的概念:簡稱水力。計算公式為:F=ρsv2 。其中,F為水力,單位牛(N);ρ為水的密度,1000千克/立方米;s水流垂直沖擊的面積,單位平方米;v水流平均速度,單位米/秒。從公式可以看出,水力與作用面積成正比,與流速的平方正成正比。

不同的流速,對人的腳和身體以及翻覆的舟艇所承受的水力也不同。

如下表可以看出一些規律:如流速增加1倍,同一部位所承受的水力就增加4倍;如同一流速的情況下,不同部位所承受的水力比例為1:2:10

水流速度

(  )

      (千克)

身體

翻沉的艇

1

7.6

15.2

76.1

2

30.4

60.7

304.4

3

68.4

136.8

684.9

4

121.8

243.7

1208.6


5.方位認知

在水域救援中,救援人員必須清楚掌握河流的方位,如上游、下游、左岸、右岸等方位。

上下游的確定。廣義上講:近水源的方向為上游,近入水口的方向為下游。我們以享有世界內河運輸最繁忙、運量最大的通航河流長江為例,自正源頭(沱沱河)至湖北宜昌市南津關為上游,南津關至江西湖口為中游,湖口以下至長江入海口(東海)為下游,這是從整條河流的角度來考慮。當然,我國的黃河、淮河、珠江、黑龍江等幾大內河水系都有上中下游之分。對于一般的河流來講,水流流過來的方向就是上游,反之就是下游。

左右岸的確定。面向下游,左邊就是左岸,也可稱為北岸;面向下游的右邊就是右岸,也可稱為南岸。這樣我們就能準確的確定方位。

6.主流域

河道往下游流動之主要水流域。

(一)常態出現于河道中央如遇障礙時會改變主流,方向會轉移至河道左右兩

(二)其流速從底部到表層而有不同,故又稱〝分層流〞。

(三)通常越接近水面流速越快,水底的流速則較緩慢。

 

(四)河道中無障礙、水最深、水面流速快為其特色。

7. 渡口角度

 

1. 船艇或游泳者應對動態水流的角度。
2.渡口角度是水流航向河道上游的:『45度角』。
3.橫渡之人或船,其行進方向與水流方向呈45度角,可使水流對于橫渡之人或船,產生最大的橫向推力。


第三章 水域救援災害事故類別和技術分類

1.水域災害事故類別

水域災害事故主要包括:

1.內河湖泊船舶擱淺翻沉事故。

2.車輛、列車、飛行棋等交通工具墜水事故。

3.洪澇災害城市、鄉鎮群發遇險事故。

4.落水遇險事故。

5.孤島遇險事故。

2.水域救援技術分類

水域救援技術主要包括岸上救援技術、舟艇救援技術、入水救援技術和繩索系統救援技術。

    1.岸上救援是指采取接觸救援、拋投救援等技術方法營救水域遇險人員的行動。

    2.舟艇救援是指使用動力沖鋒舟、橡皮艇或者無動力橡皮艇營救水域遇險人員的行動。

    3.入水救援是指采取涉水救援、游泳救援、潛水救援等技術方法營救水域遇險人員的行動。

   4.繩索系統救援是指救援人員使用繩索救援技術,通過搭建繩橋,利用繩索制造救生通道進行施救的救援行動。

 

第四章 水域救援裝備

主要用于水面上的救援

 水域救援專業防護裝備
1.水域救援頭盔。以強化聚合物制成,內有泡棉、質輕舒適,其上有開孔用于透氣和排水,為避免妨礙視線和增加阻力,均以無帽檐形式設計,用于水域救援時對頭和耳部提供保護的專用防護頭盔,具有排水孔,在水中浮力應大于自重。

2.水域救援專業救生衣。水域救援時要穿著專業救生衣,而模塊化浮力背心(PFD)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在模塊化浮力背心的背部中央有一個扣環,對于攜帶繩索救援時十分方便,而前部的快卸裝置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快速解開扣環,擺脫繩索。


  3.水域救援鞋。主要用于保護腳和腳踝,便于在崎嶇不平的河床上行走,具有高幫、防滑、貼腳、穿著牢固等優點。



    4.水域救援服。為防止水域溫低導致救援人員出現疲勞、抽筋、失溫等問題,救援人員必須穿著水域救援服。

用于保護水域救援時對軀干、頸部、手臂和腿部提供保護。

分為濕式救援服和干式救援服。

(1)濕式救援服

厚度:1.5mm5mm帶有鈦涂層的氯丁橡膠材質可以在寒冷的溫度中提供非常好的熱反射性能,同時保護身體承受輕度擦撞。

(2)干式救援服

 

全密封完整提供熱反射性能,使得救援人員可以在水中長時間的浸泡,保持精神和身體的救援能力,同時隔離污染水域,避免救援人員感染。

 

     5.水域救援手套。水域救援手套是以復合面料制成,手掌面有防滑人造皮層設計,便于救援人員在水中操作,用于保護手和手腕的專用防護手套,具有耐磨、耐撕破、防水等性能。

     6.拋繩包。外觀為包狀,其底部有重物并且包裹浮水材質,繩包內通常收納20-30米長的漂浮繩。當被救人員距離岸邊不遠時,救援人員可以將繩包拋給被救者實施救援。

 7.救援小刀。以單手操作的折疊刀為宜,且有2厘米的鋸齒部分便于切割物體,刀柄尾端要有腕繩預防掉落。平時應固定收于浮力背心的專用口袋內避免意外展開傷人或丟失。

 8.哨子。以無滾珠的哨子為宜,因為滾珠在水中浸泡后很難發出聲音,可作為信號連絡與求救時使用。應選擇無滾珠種類,滾珠容易被塵土、水、口水而卡住,用力吹亦會將滾珠卡在哨子里。

9.水域救援專用牛尾繩。與救生衣上的快速脫離裝置配合使用,具有可觀的伸縮性能。

 

10.照明設備。夜間照明或求救使用。如:探照燈、手電筒、閃光器,需考慮電力持久及防水性,所有器材均加掛手失繩。

11.沖鋒舟

    用途:用于湍急洪水、江河上運載人員和物資等搶險救援。

性能及組成:由高強度玻璃鋼模壓成型,具有強度高、運載量大、速度快等特點。

 

維護:使用后及時清潔保養,清除雜物,避免強烈碰撞破壞船體。



 

種類:分為無動力和有動力

用途:用于江河、湖泊等較平穩水流中運載人員和物資。

性能及組成:采用優質的材料厚度0.9mm PVC雙面涂層氣密布手工粘接而成,多氣室安全結構設計。

維護:使用后及時清潔保養,清除雜物,避免尖銳物和堅硬物碰撞船體,造成破損。

合理選擇裝備,提升救援效能。舟艇的選擇方面:沖鋒舟由于船體較硬、吃水較深、承載量較大適合在開闊水域、城市內澇等環境中承擔人員物資轉移。IRB動力式充氣艇相對造價低,體積小,運輸方便靈活,吃水淺,材質耐撞,可以彌補很多沖鋒舟的弊端,在激流區、村莊搜救救援中效能突出;

 

14.摩托艇

用途:用于急湍和危險水流快速實施救援。

性能及組成:主要由船體、內置式汽油機、柴油機或渦輪噴氣發動機,操控系統等組成。

維護:嚴格按照摩托的使用和操作要求,傳動裝置必須進行經常性的保養,保證油電的待命狀態,使用中要避免強烈碰撞破壞船體。

 

15.沖鋒舟驅動馬達

用途:為沖鋒舟、橡皮艇提供動力。一般在激流水域(水域較淺)的環境中在橡皮艇上安裝30匹馬力的馬達,優點是小巧,輕便,方便駕駛員采取利用馬達采取各種規避動作。在復雜水域環境(水域內多障礙物,水深較淺)建議在馬達螺旋槳處按章防護罩,可以有效保護螺旋槳。在開闊水域一般使用沖鋒舟,配備40匹馬力以上馬達。

沖鋒舟由于船體較硬、吃水較深、承載量較大適合在開闊水域、城市內澇等環境中承擔人員物資轉移;IRB動力式充氣艇相對造價低,體積小,運輸方便靈活,吃水淺,材質耐撞,可以彌補很多沖鋒舟的弊端,在激流區、村莊搜救救援中效能突出;明確沖鋒舟和橡皮艇搭載發動機的功率,隨艇配置撓鉤、鉤梯便于靠近目標和轉移被困人員,主要隨艇器材要“一用一備”。

性能及組成:主要·由二沖程 2氣門發動機、船尾板、傳動裝置、驅動裝置組成,根據型號不同,功率從10-60匹馬力不等。

維護:嚴格遵照要求使用和操作,傳動裝置必須進行·經常性的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