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企業工藝安全閉環管理系列解讀④—設備完整性管理
前言:工藝安全重點關注由于能量或危險化學品等引起的結構坍塌、爆炸、火災和有毒有害物質泄漏等低概率災難性后果的事故,它是集工程技術和管理于一體的技能,這個綜合技能遠超于工作場所安全管理所要求的。本系列文章將概要介紹工藝安全閉環管理的六個重要環節,以及每個環節的重要綜合技能、方法和理論。這六個環節包括:危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與降低、設備完整性管理、事故調查和風險再評估。本期是第四個環節—設備完整性管理。
一、什么是設備完整性管理
設備完整性(又稱資產完整性) 就是維護基本硬件設施,從而確保安全、可靠及高效地生產運營。基本硬件設施的例子有:壓縮機,管道和容器,結構件包括管道支架,電氣基礎設施等。設備完整性管理涵蓋設備的整個生命周期,從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到設備運行和檢維修等每個環節全部按照標準完成,確保其在退役之前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
設備完整性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個是避免危險材料災難性地泄漏或能量的突然釋放(即LOC,包容物泄漏),這種完整性(包容性)的喪失可能對人員、資產/設施和環境造成損害,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另一個是確保關鍵安全設施和系統的高可靠性,從而避免LOC事件的發生或一旦發生也可以減緩事件的影響。好的實踐倡導基于風險的設備完整性管理(即風險越高,關注度越大)。
如圖-1所示,本文(系列④)將概要介紹風險閉環管理的第四個環節– 設備完整性管理。
二、設備完整性是工藝安全的根本保障
在風險評估的過程中,對那些無法完全消除的危險需要采取適當的控制使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特別是針對較高的風險要采用可靠性較高的工程控制。如下圖所示,設備完整性的兩個方面(完整性和安全關鍵設施)分別是控制危險的多層屏障,這些屏障與事件的發展/升級的過程對應。
設備完整性涵蓋工廠的整個生命周期,好的設備完整性實踐是一個獨立的安全管理體系要素,同時又貫穿到其它一些要素里,如設備設施建設、承包商管理等等。設備完整性管理將風險管理的前三個環節落到實處,幾乎所有的工藝安全事故都是與設備完整性失效相關的。設備完整性管理是避免工藝安全事故或減緩事故后果的根本保障,解決了設備完整性管理的問題就幾乎解決了遏制重大事故的問題,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那么如何確保設備完整性始終有效呢?這需要采取系統性的管理方法。
正常情況下,設備完整性管理相關的活動可能會占到工廠日常運營工作量的60%,它占用了生產運營的很大一部分費用和資源。采取系統科學的管理方法不但能確保不發生重大工藝安全事故,而且為保持企業競爭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安全和生產運營融合的核心內容,也是筆者不斷強調的觀點:“安全是投資而不是花費”,“安全是做出來的,而不是管出來的”具體例子,設備完整性的投入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下面筆者就設備完整性管理的10個方面做簡要介紹。
1、管理層的領導與支持
實施設備完整性體系化管理是領導層的重要決策,企業需要制定具體的管理流程,以便提供設備完整性管理所需的領導力和資源,這包括財務預算、人員編制、培訓、認證、能力提升等等。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領導層要建立多功能團隊來協同完成設備完整性管理工作,倡導對資產共同管理的意識和態度(詳見下文討論)。管工藝的不關心設備,管設備的關心工藝,管安全的兩者都不關心,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有的話),各團隊必須協同合作才能在確保不發生事故的前提下實現高生產效率和穩定的產品質量。
2、設備退化損傷管理與控制
企業必須要有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設備工程師,他們對設備的退化損傷機理、材料的特性及與工藝介質的作用關系、各種相關的工程技術標準有充分了解。他們將負責制定設備完整性管理清單、確定設備檢維修周期、制定詳細的檢維修規程、分析檢維修數據、確定新的檢維修時間和制定檢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等等。類似的,企業還應當有其它專業的工程師,例如動設備工程師、電儀工程師等等。這些專業的工程師/專家為設備完整性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可能,其它管理要素都是以該要素的技術數據和信息為基礎。這些都是國內企業目前最薄弱的環節,基本技能和基礎技術數據的缺失使得設備完整性管理成了無本之木,必須盡快解決!
3、風險評估和檢查計劃
好的設備完整性管理踐行的是基于風險的檢維修策略,它是通過風險評估來制定檢維修計劃,這必須以足夠的技術信息和數據為基礎,其優點是可以更科學準確地制定檢維修計劃,在保證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礎上合理地利用資源、避免浪費。一方面避免過度檢維修造成資源浪費,同時可能會對設備帶來不必要的潛在的損壞,例如對大量現場安裝的溫度表和壓力表的年檢,實在難以理解是為了控制什么風險場景?另一方面,通過科學的檢維修還將延長設備的使用周期和壽命,最終為延長大修周期提供支撐。
風險評估同時也是合理制定大修周期和檢維修項目的重要途徑。國內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仍然采取“ 壞了再修、不壞也不維護”的策略,這使得設備完整性失效的風險處在相當高的水平。同時不能充分發揮設備的使用壽命,短期看似乎降低了檢維修費用,但長期的結果是造成很大浪費。這道理就如同只顧開車卻從來不做保養一樣,最終的結果是汽車很快報廢。試想,如果大修周期從每年一次延長至每5年一次可以為企業節約多少運營費用,可以減少多少作業風險!建議企業決策者認真和綜合考慮。
4、完整性操作窗口
簡單地講,完整性操作窗口是一組操作工藝參數的上下限,它是對工藝變量的預設限制,生產運營實施這些限制是為了防止由于工藝條件過度波動而可能對設備造成的意外或非計劃性退化或損傷,從而加速設備退化,甚者導致設備包容性意外失效,造成重大事故。
5、變更管理
歷史上有太多的重大事故可以追溯到是由于設備或工藝變更沒有得到有效管理而引起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通常設備的變更對完整性的影響比較容易識別,而工藝變更對設備完整性潛在的影響較難識別。有效的MOC管理對于設備完整性管理至關重要,對MOC的審核需要多個專業的工程師參與,評估預測變更可能對腐蝕或其它退化變量的影響,從而對變更后設備的檢查維修計劃做適當調整。最根本的是企業確保有經驗豐富和知識淵博的人參加MOC審核,提出正確的問題,避免由于不恰當的變更導致設備完整性失效,從而導致重大事故的發生。
6、設備完整性全生命周期管理
必須強調設備完整性的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它應當涵蓋設備從設計、制造、安裝、維護和最終淘汰等整個生命周期,以便在設備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最低的總成本。這里要特別強調設備的設計、制造和安裝對設備完整性管理起到巨大的作用,有效的前期工作會避免那些所謂的“從娘胎里帶來的問題”,將為后期生產運營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在大大降低安全風險的同時節省大筆費用。
7、設備完整性標準和法規
這包括適用的行業規范、標準、推薦做法和法規的所有必要信息。這些行業規范和標準應涵蓋從設計到制造、施工、檢驗、適合服役評估、維修、更換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
8、設備完整性現場管理程序和工作流程
作為行業規范和標準的補充,公司及其各自的運營現場通常都制定自己公司的標準、程序和工作流程; 其目的是為了填補行業標準的空白,并且使行業標準在現場得到實施。
9、記錄存檔和數據管理
記錄存檔和數據管理對整個設備完整性體系化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每臺被納入到完整性管理清單的設備都應當建立自己的全生命周期檔案。必須強調信息和數據的準確性,有疑問或不準確的數據會使檢查數據管理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對下一次的檢查效率造成巨大影響,同時“垃圾數據”也將會增加設備完整性失效的風險。設備完整性數據檔案的缺失也是很多國內企業目前的短板,應當盡快建立。
10、持續改進計劃
持續改進包括不斷優化完整性管理系統,也包括對所有造成包容物泄漏(LOC)的事件進行詳細的根本原因分析和改進方案的開發,同時審查經驗教訓是否適用于公司的其它現場或區域。
綜上所述,有效的設備完整性管理是涉及多學科的方法,包括管理、風險評估、運營、工程、檢查和維護等等。上述要素需要高度集成,有效整合生產現場的資源,積極推動各專業工程師協調合作,唯有這樣才能做到設備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有效管理,為遏制重大事故提供科學保障。如果以客觀和科學的態度來看,當前“隱患排查治理”的政策和做法是否足以有效保證設備的完整性,從而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呢?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思考和重視的問題。
三、結束語
據筆者了解當前我國危化企業的設備完整性管理還處在非常粗放的初級階段,與好的實踐還有很大差距。這一方面暴露出遏制重大事故的薄弱環節和面臨的巨大挑戰,另一方面也表明企業在降低運營/檢維修費用和提高設備可靠性、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等諸多方面有著巨大的機會,適當的投入必將帶來豐厚的回報,值得決策者認真考慮。設備完整性管理的提升是企業工藝安全的保障,也是最終實現卓越運營的基礎。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