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吃驚地問∶“你的名氣最大,為何長兄醫術最高呢?”
扁鵲慚愧地說∶“我扁鵲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里。而我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覺得他水平一般,但在醫學專家看來他水平最高。
以上的“病”可以理解為“安全事故”。能將事故在“病”情發作之前就進行消除,才是“善之善者也”。預防安全事故,要從“小病”做起。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安全事故管理如同醫生看病,治標不能忘固本。許多企業懸掛著“安全第一”的標語,而現實中存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管理誤區。造成“重結果輕過程”現象是因為:結果控制者因為改正了管理錯誤,得到員工和領導的認可;而默默無聞的過程控制者不容易引起員工和領導的重視。最終導致管理者對表面文章樂此不疲,而對預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敬而遠之。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又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了,所以再次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員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個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這是一個典型的本末倒置的例子。他們不是去消除根源——“關門”,而是去加高“籠子。”在作安全事件調查的時候,如果不找到問題的根源,那么,永遠無法消除這些問題。同時,還將造成企業成本的升高——“加高籠子”。所以,作為安全人,我們要經常問自己,“我們的袋鼠籠子關好了嗎?”客人到主人家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后火被撲滅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
預防重于救火。客人告訴主人需要“曲突”和“徙薪”,其實就是告訴主人需要預防火災的出現,因為“直突”和“薪”是產生火災的重大隱患。只有去除火災的根源,才能預防火災的出現。不僅需要提出預防措施,而且要更進一步地跟蹤改善措施的有效完成。一個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電話給一位陳太太說:“您需不需要割草?”陳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陳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陳太太說:“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室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陳太太那割草打工嗎?為什么還要打這電話?”男孩說:“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這是安全管理原則:“持續改進”思想的實際運用的一個例子。我們每個員工是否也可結合自己的崗位工作,做一些持續改進呢?做安全的大多數時候都是被動的,只是延續出現問題然后再去解決問題的模式,如果能主動查找問題并解決問題那才是完美的管理模式。這也就顯示出了一個安全管理者的精髓所在。一切都屬于那些天天做好準備的人。不要光想著天上能下鈔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腦子去想,用雙手去做,把不應該發生的事情,提前預防,把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我們要始終堅信“風險是可以防范的,事故是可以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