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燃氣安全事故發生
5.1 嚴格落實規范要求
現行CJJ 51—2016《城鎮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和搶修安全技術規程》 [17]對施工完畢未投入運行的燃氣管道管理要求作了明確規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宜采用惰性氣體或空氣保壓,壓力一般宜不超過運行壓力,定期檢查和維護,如檢測保壓氣體的壓力。
②“相信盲板,不相信閥門”,未投入運行的管道與運行管道之間不得單獨使用閥門做隔斷,應設置盲板。
③未進行保壓的管道,應在通氣前重新進行壓力試驗,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通氣作業。
5.2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事故2.1、2.3的突出問題就是有關單位對通氣作業管理缺位,如燃氣管道設施無驗收,無作業方案,現場作業無組織和監護,以及通氣作業前有關人員沒有對燃氣管道設施進行檢查,沒有對通氣條件是否具備進行確認,是典型的野蠻指揮、野蠻作業。
燃氣公司應組織通氣作業法律風險分析,建立健全通氣作業規章制度,包括燃氣管道設施驗收、通氣條件檢查與確認、通氣作業方案制定與審批、作業現場踏勘與檢查、設備設施排查與測試、安全技術培訓與交底、作業過程監督與監護、作業結果確認與記錄、應急處置方案編制與培訓、通氣結果現場復核等主要內容。制定或修訂規章制度時,應對通氣作業涉及的法律法規、事故案例、涉險事件等進行充分辨識,尤其應結合本單位實際做到安全責任清晰有邊界、銜接連貫無縫隙,避免發生事故后出現追責不當,或追責擴大,或追責過重等現象。要認識到有效的規章制度既能規范生產作業行為,防范安全風險,也能在發生事故后保護有關人員的合法權益,以更好地符合刑法中的罪刑相適應原則。
5.3 提升作業人員安全意識和素質技能
作業人員安全意識和素質技能不足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上述4起事故中,有關人員違章指揮、違規操作的現象非常明顯,相關事故調查報告也指出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培訓教育工作不到位的問題。燃氣公司要堅決摒棄和杜絕安全培訓“走過場”,對作業人員實施分類分級培訓和認證。
① 建議分為兩大類:a.管理、技術人員;b.現場操作人員。還可以根據情況增設作業審批人員類別。在分類基礎上實施分級,根據筆者經驗建議分為高、中、初三級。
② 燃氣公司應經常性開展通氣作業有關的培訓考核,還可以通過安全行為觀察、作業復盤、事故警示等活動不斷改進通氣作業安全管理。
③ 結合事故案例,強化對作業人員的合規培訓教育,提升其法律意識。
5.4 強化通氣作業關鍵步驟管控
① 編制作業方案。通氣作業前,應組織相關人員核查圖檔信息、踏勘現場,形成作業技術方案;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列出關鍵步驟的安全風險,明確消減措施。在此基礎上編制作業方案。
② 審批作業方案。作業方案編制完成后,應按照制度落實審批,對人員配置、機具設備配備、停氣和恢復供氣、應急處置方案等內容重點審核,確保準備工作充分、到位。
③ 實施作業方案。除了做好安全技術培訓交底、加強作業過程的人工監督監護,還可以運用智能安全視頻監控、遠傳濃度/壓力計檢測儀、執法記錄儀等信息化智能化設備,對作業過程相關活動、運行參數等進行實時監測,并及時對異常情況預警。如,上述事故2.1、2.3、2.4發生的重要原因是對燃氣管道設施未檢查、未進行壓力試驗,未發現管道末端未封堵的情況。建議對本次通氣作業范圍內的燃氣管道設施進行核查,包括管道走向、與其它燃氣管道設施連通關系、閥門開啟狀態、末端封堵情況等;通氣前的燃氣管道設施不論處于何種狀況,應檢查燃氣管道設施的狀況,防范被無關人員改動的潛在風險;同時對分期建設投產的燃氣管道設施應特別予以重視,做好已通氣燃氣管道設施和新建燃氣管道設施的隔離措施,要堅決落實“相信盲板、不相信閥門”的原則。
5.5 爭取從輕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5〕22號)第十三條,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安全事故,但在安全事故發生后積極組織、參與事故搶救,或者積極配合調查、主動賠償損失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18]重大責任事故罪作為生產活動中的過失犯罪,適用緩刑率較高。法院從輕處罰主要關注的是后發情節。發生通氣作業不當導致事故的情況,在不確定事故后果大小時,要爭取從輕處罰的條件,主要建議有:
① 事故發生后,現場作業人員應第一時間向有關人員和部門報告,積極救助受傷人員,采取措施控制事態擴大,包括尋求消防、醫療等支援等。
② 主動配合事故調查工作,如實報告相關情況,等待公安機關的傳訊。堅決杜絕破壞現場、編造信息、偽造材料、作偽證等行為。
③ 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要積極履行賠付責任,努力爭取受害人及其親屬諒解,是較為穩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