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可避免,一文了解作業危害分析法(JHA)
安全事故為何頻發?
安全事故頻發是因為管理體系不科學?非也;
許多企業基本都在貫徹執行HSE管理體系及其他一些管理體系,而HSE管理體系指的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即GB/T28001(OHSM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GB/T24001環境管理體系;科學地結合在一起,尚有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等涵蓋了企業管理的全方位)。這些管理體系即通常所說的ISO9000/18000/14000。
是制度不完善?也不像;
HSE管理體系中的程序文件深化拓展了原企業的各項安全操作規程、規定。
是領導不重視?也不是,《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領導必須重視;
且HSE管理體系中十個要素之首就是:領導承諾。
但是在現實生產中一樁樁一件件上等級的事故仍難以杜絕,到底問題出在哪里?難道一定要付出血的代價,事后才能引起人們的警覺重視?
現有的HSE管理體系的概念是指:一種事前進行風險設計,確定其自身活動可能發生的危害及后果,從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發生,以便減少可能引起的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式,具有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特點。石化行業及其他各企業如能真正貫徹落實HSE管理體系,應該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程度,以減少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
而體系中“十個要素”應該是HSE管理體系的核心。
體系在具體實施中把HSE方針、目標分解到企業的基層單位及部門,把危害識別、風險控制、削減措施、責任逐級落實到崗位人員,真正使HSE管理體系從上到下的規范運作,體現“全員參加、控制風險、持續改進、確保績效”的工作要求。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早已在多年前實施了HSE管理體系,并采取了《HSE作業指導書》、《HSE作業計劃書》和“HSE檢查表”(簡稱“兩書一表”)的整套做法。
“兩書一表”的基礎是HSE的風險管理,“兩書一表”的關鍵是落實責任,“兩書一表”的作用是推動持續改進,實踐證明比較行之有效。
本人回顧退休之前在油庫工作中,企業在貫徹實施HSE管理體系后,同時不斷吸取國內外的經驗、教訓、總結后,基本杜絕了各類事故的發生,故深深體會到HSE管理體系的精髓就是:
“任何事故都是可避免的”。
要防范、避免事故的發生,其中事前進行風險評價就是HSE管理體系十大要素中的基礎,是一個不間斷的循環過程。
依照企業現有的專業經驗、相關的評價標準和準則,對企業在作業中存在的危害事前進行分析,做出正確判斷的過程,然后加以應對。
而在進行風險(危害)評價時一般都考慮到十個方面:
員工和周圍人群、設備、產品、財產、水、大氣、廢棄物、土地、資源、社區和相關方。
在進行風險(危害)評價時一般要考慮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三種狀態指:過去、現在、將來。)
所以這些方面涵蓋了企業作業的全過程、全方位。
由于化工產品的易燃易爆等特性,國家相關部門對此頒布了許多安全規范、規定,根據GB30871-2014《化學品生產單位特殊作業安全規范》規定了八項特殊作業。
是查找、分析和預測工程、系統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可能導致的危險、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指導危險源監控和事故預防,以達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
開展作業危害分析能夠辨識原來未知的危害,增加員工職業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識,可有效地預防事故發生,減少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和傷害。安全評價與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監督監察工作不同,可促進操作人員與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安全評價是從技術上帶來的負效應出發,分析、論證和評估由此產生的損失和傷害的可能性、影響范圍、嚴重程度及應采取的對策措施等。
我認為:在上述八項特殊作業(GB30871-2014《化學品生產單位特殊作業安全規范》)及其他重大作業前進行安全評價是能有效杜絕事故發生的唯一的措施,安全評價的方法有許多種,總體歸納為兩大類:
①定性安全評價:
主要根據平時生產中的經驗和直觀判斷能力,對生產系統中的工藝、設備設施、環境、人員和管理等方面的狀況進行定性的分析,其結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標,如是否達到某項安全指標、事故類別和導致事故發生的因素等。
屬于定性安全評價方法常見的有: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檢查表(SCL)、專家現場詢問觀察法、因素圖分析法、事故引發和發展分析、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及LEC法)、危險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法)等。
定性安全評價方法的主要優缺點如下:
優點: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評價過程簡單。
缺點:依靠經驗,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安全評價結果存在差異;安全評價結果缺乏可比性。
②定量安全評價法:
是運用基于大量的實驗結果和廣泛的事故資料統計分析獲得的指標或規律(數學模型),對生產系統的工藝、設備、設施、環境、人員和管理等方面的狀況進行定量的計算,安全評價的結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標,如事故發生的概率、事故的傷害(或破壞)范圍、定量的危險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關聯度或重要度等。
定量安全評價方法常用方法:
概率風險評價法:如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失效模式FMEA)、故障樹(事故樹FTA)分析等;
傷害(或破壞)范圍評價法:如事故后果計算模型;
危險指數評價法:如道化學公司(DOW)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法(F&El),蒙德火災爆炸毒性指數評價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險源評價法等。
定量安全評價方法的主要優缺點如下:
優點:可以得到量化的結論,可以量化經濟損失,操作簡單可根據企業提供的材料進行打分和運算,不需要有經驗的安全評價人員也可操作。
缺點:應用領域較小,只能應用于含有易燃、可燃、活性物質的工藝單元;計算模式是由經驗得到的,需不斷更新,在部分評分區間可能產生誤差。
在進行安全評價時,應該在認真分析并熟悉被評價系統的前提下,選擇一個安全評價方法。選擇安全評價方法應遵循充分性、適應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合理性的原則。
①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定義:作業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HA)又稱作業安全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SA)、作業危害分解(Job Hazard BreaKdown),是一種定性風險分析方法。
作業實施作業前危害分析,能夠識別作業中潛在的危害,制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提供作業人員適當的個體防護裝置,以防止事故的發生,防止作業人員在作業中受到傷害。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優點:
①是一種半定量評價方法。
②簡單易行,操作性強。
③分解作業步驟,比較清晰。
④有別于掌握每一步驟的危險情況,不僅能分析作業人員不規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業現場存在的潛在危害(客觀條件)。
此方法適用于涉及手工操作的各種作業。
②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定義: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發現系統以及設備、裝置和操作管理、工藝、組織措施中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列成表格進行分析。
優點:
1.安全檢查表能夠事先編制,可以做到系統化、科學化,不要漏掉任何可能導致事故的因素,為事故樹的繪制和分析做好準備。
2.可以根據現有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等檢查執行情況,容易得出正確的評估。
3.通過編制安全檢查表,將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并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充分認識各種影響事故發生的因素的危險程度(或重要程度)。
4.安全檢查表,按照原因實踐的重要順序排列,有問有答,通俗易懂,能使人們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哪些次要,促進員工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5.安全檢查表可以與“安全生產責任制”相結合,按不同的檢查對象使用不同的安全檢查表,易于分清責任,還可以提出改進措施,并進行檢驗。
6.安全檢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結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檢查基礎和安全系統工程之上的,簡單易學,容易掌握,比較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為安全預測和決策提供比較堅實的基礎。
缺點:
1.只能做定性的評價,不能定量。
2.只能對已經存在的對象進行評價。
3.編制安全檢查表的難度和工作量比較大。
4.要有事先編制的各類檢查表,有評級標準。
安全檢查表(SCL)分析法常用于設備設施的危害分析,由各單位的評價小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崗位操作人員列出設備設施清單,按安全檢查表(SCL)分析進行,做完成后先經科室負責人審查修改,修改完成后,上報部門評價組進行會審,對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見返回基層單位再進行修改,部門通過后上報公司風險評價組進行會審和確定。
③預先危害分析法(PHA):
預先危險分析是一種定性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主要優點是:
(1)最初產品設計或系統開發時,可以利用危險分析的結果,提出應遵循的注意事項和規程。
(2)由于在最初構思產品設計時,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險,從一開始便可采用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們。
(3)可用來制定設計管理方法和制定技術責任,并可編制成安全檢查表以保證實施。
通過預先危險分析,力求達到四項基本目標:
①大體識別與系統有關的一切主要危害。在初始識別中暫不考慮事故發生的概率;
②鑒別產生危害的原因;
③假設危害確實出現,估計和鑒別對系統的影響;
④將已經識別的危害分級。分級標準如下:
I級.可忽略的,不至于造成人員傷害和系統損害。
Ⅱ級.臨界的,不會造成人員傷害和主要系統的損壞,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
Ⅲ級.危險的(致命的),會造成人員傷害和主要系統的損壞,為了人員和系統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
Ⅳ級.破壞性的(災難性),會造成人員死亡或眾多傷殘、重傷及系統報廢。
第一步:確定(或選擇)待分析的作業活動。
第二步:分解作業步驟。
?把正常的作業分解為幾個主要步驟,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
?用幾個文字說明一個步驟,只說做什么,不說如何做;
?可以進行班組集體討論。
第三步:識別每一步驟潛在的主要危害和后果。
識別時思路:即辨識危害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可能發生的故障或錯誤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樣發生的?其他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發生的可能性?
a)誰會受到傷害?(人、財產、環境)
b)傷害的后果是什么?
c)找出造成傷害的原因。
第四步:識別現有安全控制措施。
a)管理措施:即組織措施、技術措施
b)人員勝任:有否崗前培訓?特種作業持證上崗
c)安全設施:機械防護設施,監視、測量設備,個體防護用品
第五步:進行風險評價。
一般穿插定量分析法中的矩陣法予以補充:
同時結合LEC評價法進行半定量評價:
D=LEC
式中:D-風險值;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L、E、C分值分別按照下述表格確定:
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分數值 |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 分數值 |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
10 6 3 1 | 完全可以預料 相當可能 可能,但不經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0.5 0.2 0.1 | 很不可能 極不可能 實際不可能 |
說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種情況時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這種情況在我單位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如:車輛帶病運行時,出現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應為6或10),而不是指我單位車輛帶病運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時L值為3或1)。
2)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分數值 | 頻繁程度 | 分數值 | 頻繁程度 |
10 6 3 | 連續暴露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每周一次 | 2 1 0.1 |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幾次暴露 非常罕見地暴露 |
3)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分數值 | 可 能 出 現 的 結 果 | |
經濟損失(萬元) | 傷亡人數 | |
100 | 200以上 | 死亡10-29人、重傷50人以上 |
40 | 100-200 | 死亡3-9人、重傷10-49人 |
15 | 50-100 | 死亡1-2人、重傷3-9人 |
7 | 10-10 | 一次重傷1-2人 |
3 | 1-10 | 多人輕傷 |
1 | 1以下 | 少量人員輕傷 |
4) 危險源風險評價結果分為極其危險、高度危險、顯著危險、一般危險、稍有危險五個等級。具體劃分見下表:
D值 | 危險程度 |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
注:D>70的危險源列為重大安全風險。
第六步:提出安全措施建議。
a)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
b)安全防護設施
c)安全監控、報警系統
d)工藝技術及流程
e)操作技術、防護用品
f)監督檢查、人員培訓
第七步:定期評審
選擇安全評價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1)充分考慮被評價的系統特點
根據被評價系統的規模、組成、作業的復雜程度、工藝類型、工藝過程、工藝參數以及原材料、中間產品、終期產品、作業環境等選擇一個安全評價方法。
(2)評價的具體目標和要求的最終結果
在安全評價中,由于評價目標不同,要求的評價最終結果是不同的,如查找引起事故的基本危險有害因素、由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得出可能發生的事故、評價系統的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評價系統的事故嚴重程度、評價系統的事故危險性、評價某危險有害因素對發生事故的影響程度等,因此需要根據被評價目標選擇適用的安全評價方法。
(3)評價資料的占有情況
如果被評價系統的技術資料、數據齊全,可進行定性、定量評價并選擇合適的定性、定量評價方法。反之,如果是一個正在設計的系統,缺乏足夠的數據資料或工藝參數不齊全,則只能選擇比較簡單的、需要數據較少的安全評價方法為好。
(4)安全評價的人員
安全評價的人員知識、經驗、習慣,對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