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化工行業大整治大提升下 化工園區環保達標要點
01 園區規劃布局
按照國家及地方各類規劃要求,科學制定并落實園區發展規劃。
合理選擇園區布局,滿足“三線一單”要求,禁止在環境敏感區域內設立園區。
嚴格落實環境防護距離要求,園區及隔離帶內不得建有學校、醫院、居民住宅等環境敏感目標。
02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開展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并通過相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查。
已經批準的園區規劃發生重大調整或修訂的,應當重新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規劃實施五年以上的化工園區,應當對園區規劃開展環境影響跟蹤評價。
03 基礎管理要求
實行園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制定年度減排計劃并嚴格執行。
整合企業環境管理檔案及各類監控、管理系統,建立統一的園區環境管理信息平臺,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
園區實施封閉化管理或智能監控,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等物料、人員進出實施全過程監管。
定期發布園區環境狀況公告,及時、完整地公開環境信息。
編制園區環境保護工作年度報告,向生態環境部門報送環境管理情況。
及時、妥善處理環境投訴,避免長期存在因同一緣由引發的信訪、投訴。
04 企業項目監管
開展入園項目評估,對于不符合清潔生產要求,無法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的化工項目從嚴審批或不予接納。
加強園區建設項目環境監管,確保環評批復和竣工環保驗收有關要求落實到位。
嚴格園區企業日常運行監管,建立企業環境管理檔案,督促園內企業履行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化工企業應當履行的環境管理義務詳見《化工產業大整治大提升背景下,化工企業環保達標路在何方》)
推動園區企業進行清潔生產改造,實現產業升級。對無法通過整改達到國家相關規定的項目或企業依法實施退出。
加強關閉搬遷化工企業環境風險管控,制定拆除活動污染防治方案、廢棄危險化學品、殘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處置方案,督促企業規范拆除,安全處理處置;對關閉、搬遷遺留地塊組織開展調查評估、風險管控、治理修復等。
05 環境監測
確定園區特征污染物,制定、備案并實施園區自行監測方案。
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適時建立園區環境監測機構或委托有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開展監測,建設數字化環境監控設施及系統。
06 水污染防治
按照“分類收集、分質處理”的原則,建設專業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采用有針對性的污水處理工藝;并配套鋪設雨水和污水收集管網。
污水收集管網應當全部安裝在線自動監測裝置、視頻監控及自控閥門,建立水質監控系統;并應加強維護管理,每2年至少檢查1次,發現有破損點及時修復。
督促企業建設廢水預處理系統,達到接管標準后才能排放進入集中污水處理。
雨水排放口和污水總排口設置應當符合國家及地區排放口規范化管理要求。
園區污水處理廠應當正常運行,不得存在稀釋處理、稀釋排放、監測數據造假等逃避監管的行為。
園區污水處理廠應當達標排放,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總氮、總磷排放濃度不得高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污水排放不影響受納及下游水體達到水功能區劃確定的水質目標。
園區廢水收集系統應加蓋密閉,設置廢氣收集系統并有效處理廢氣。
園區污水處理廠污泥應當開展危廢鑒定,按照鑒定報告進行規范貯存和處理處置。
園區須對區內及周邊水體定期開展監測,發現水質超標的,及時報告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并積極參與整治工作。
07 大氣污染防治
廢氣整治績效評估制度等監管制度。
園區應當按照規范要求,在園區重點大氣污染源、園區內、園區邊界、重點企業廠界、周邊環境敏感目標設置監控點和視頻監控,建成大氣環境監控預警系統。
開展園區VOCs排放摸底調查,制定園區VOCs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完成園區綜合治理,確保治理設施穩定有效運行。
園區應當按照規范要求建設統一的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管理系統,加強對園區內設備和管閥件VOCs的泄漏監管。
督促園區內企業建設廢氣源頭控制及收集系統,選擇合適、高效的末端處理工藝,建立廢氣治理設施管理制度體系、操作規程,提高廢氣污染控制管理水平。
園區邊界大氣污染物排放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等相關國家和地方標準,不得超標排放。
08 固體廢物(含危險廢物)管理
按照國家標準規范要求,自行建設或與所在地區縣政府協調建設相配套的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處置場所,安裝污染源在線監控設備并聯網,并實行專業化運營管理。
建成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全過程監管體系,督促企業依法申報危險廢物情況,如實記錄危險廢物臺賬,規范進行危險廢物貯存、轉移,確保危險廢物安全利用處置率達100%。
定期開展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考核或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工作。
09 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
按照規劃環評及批復要求,科學布點,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發現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的,及時報告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并積極進行應急處置。
10 危險化學品管理
督促園內企業按照要求進行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新化學物質登記和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登記,加強危險化學品進出園區的環境風險管理。
11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
建立環境風險防范管理工作長效機制,設立專業部門負責環境應急的日常管理,按照要求組織園區內較大及以上等級風險企業開展環境安全專家核查與達標建設。
定期開展園區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識別主要環境風險點,開展有針對性的環境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
根據園區特點制定并定期修編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建立完善園區內的攔截、降污、導流等環境風險防控設施,建設環境事故應急池,在園區周邊水系建立可關閉的閘門,并及時更新園區雨污管網及應急閘壩分布圖。
建設環境風險防控和應急指揮平臺,對園區環境風險實施全天候監控,及時預警、快速響應。
加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對應急管理人員進行上崗培訓。
配備充足的應急物資,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系統。
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
根據相關要求嚴格執行信息報告制度,及時、準確地通報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情況和影響范圍。
12 清潔生產
園區應按有關規定實行集中供熱(不需要供熱的特色園區除外),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的原則替代燃煤鍋爐。
按照要求開展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涉及鉛、鉻、鎘、汞、砷五類重金屬排放的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類企業每兩年開展一輪清潔生產審核;其余企業每五年開展一輪清潔生產審核。
面對日益提高的化工園區環境管理政策要求,化工園區唯有不斷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環境管理能力,才能夠在化工行業的“百園大戰”中脫穎而出,引來優質化工企業“金鳳凰”,實現園區的轉型突破與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