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礦在施工回采巷道軌道順槽的過程中,發生一起比較嚴重的鉆孔間歇性瓦斯噴出
事故(以下簡稱噴孔),并伴有大量的水、煤泥的噴出,噴出點附近瓦斯達到6%以上。這次噴孔
事故,累計噴出瓦斯約1000m3,水及煤泥約200m3,嚴重影響了
安全生產。
現場情況
地質條件
綜采工作面,所開采煤層為煤與瓦斯突出煤層,瓦斯含量8m3/t。煤層直接頂板為泥巖、含炭泥及0.8 m薄煤層組成的復合頂板,煤層底板為泥巖。
該工作面避開了2個逆斷層Fs1 (落差H=0~10 m)和Fs2 (落差H=0~5m) Fs1與軌道順槽斜交,2斷層均未曾揭露過,屬封閉性逆斷層。
施工情況
軌道順槽沿煤層頂板施工,綜合機械化掘進,巷道支護主要采用錨索網支護,構造復雜地點(斷層、頂板破碎帶等處)采用鋼性U型棚支護,隨著巷道的施工,巷道距離Fs1斷層越來越近,礦壓顯現愈加明顯,煤層頂板比較破碎,強底低,穩定性差,在距離
設計切眼位置還有100 m時,巷道支護由原來的錨索網改為U型鋼棚支護。由于開采煤層為雙突煤層,巷道采用邊抽邊掘的方式掘進,每個小循環工作面迎頭施工卸壓鉆孔8個,孔深40m,允許進尺30m;每進尺60m(2個小循環)后,巷道兩幫施工順煤層鉆場,鉆場內各施工順層鉆孔3個,孔深≥60m(迎頭卸壓鉆孔仍為8個,孔深40m不變)。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巷道開掘后,隨著頂板下沉逐漸出現滴淋水現象,表明頂板的位移以及地下水的運動,巷道的變形、應力的重新分布、巖層的位移導致斷層的活化是噴孔發生的主要原因。因為斷層的活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所以出現滯后噴孔。
間接原因
為了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資源,合理布置工作面,盡可能延長順槽長度,順槽施工到
設計位置后,采用鉆探對Fs1斷層進行控制和驗證,施工卸壓鉆孔8個。巷道繼續向前施工60m(其間施工1茬卸壓鉆孔,全部正常)后,專門施工2個探壓(斷層)孔,與巷道夾角均為30°,兩孔施工中,鉆孔內排出的煤渣比較潮濕(鉆進中使用壓風排渣,該順槽施工鉆孔時排出的煤渣始終比較潮濕),孔內無明顯異常現象。2004年10月29日夜班20時,B孔先開始涌水,水呈稀泥漿狀,緊接著出現噴孔,大量瓦斯氣體攜帶著煤屑(塊)、水泥漿以及少量巖石碎塊從孔內噴射而出,最遠達10多米,并且發出巨大的響聲,導致工作面迎頭及整個千米巷道回風流CH4濃度超限。由于間歇性噴孔,巷道內瓦斯濃度不穩定,且時常超限,夜班人員全部撤出停止生產。30日早班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迎頭20m全部被煤泥水淤積,最大水深達1.2 m,B孔仍有少量清水往外流出(水量<0.5m3/h)。清理現場后,恢復生產。31日17時,該孔再次出現大規模噴孔,至20時,共發生7次.噴出物超過第一階段。11月1日早班在清理現場過程中發生最后1次輕微噴孔。噴孔結束后,孔內水流(<0.5m3/h)清澈,水溫29℃.經檢測水質為HCO3-CL-K+Na型,為煤系砂巖水。為保證
安全生產,后期在停頭位置又施工若干探放水(瓦斯)鉆孔,均未發生噴孔現象,只放出極少量的水。
事故教訓
從井下打鉆資料
分析, Fs1為逆斷層,該斷層實際平面位置略向南移。隨著巷道的施工,巷道距離Fs1越來越近,且位于斷層面的下方,頂板的下沉及底鼓,導致斷層下盤巖層沿斷層面發生滑移,斷層活化,原始封閉性斷層逐步演變為強性斷層。斷層面兩側巖石裂隙和含水層中封存的離壓水、瓦斯以及煤層中的瓦斯(上盤煤層以及13-2、14、15層煤瓦斯等),開始沿斷層面(帶)運移聚集,穿過斷層面的鉆孔為其提供了良好卸壓通道。當鉆孔周圍的巖體強度承受不了水和瓦斯的壓力時,便沿鉆孔噴出。在噴孔的過程中,水和瓦斯攜帶的固體(煤巖塊)以及垮孔,容易造成鉆孔暫時性堵塞,從而出現間歇性噴孔。
預防
措施
1. 在斷層情況比較清楚可靠的情況下,最好的預防
措施是按有關
規程規定留設足夠斷層保安煤柱,不要擊捅“馬蜂窩”。
2. 如果要對斷層必須面進行鉆探驗證和控制,應首先進行瓦斯引排或抽放。
3. 當巷道要穿過此類斷層時,應實施打鉆引排或抽放
措施,在確認無噴孔危險或噴孔危險消除后,方可施工巷道,并制定巷道過斷層
安全措施。鉆孔施工完畢后應及時進行封孔(是否全孔封閉可根據斷層煤柱的多少而定);打鉆施工措施中,尤其是
安全防護措施必須認真編制和落實,當在鉆進過程中出現噴孔時,千萬不得取出鉆桿,并嚴禁轉動鉆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