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某礦23下01綜放面停采線自然發火事故案例分析
?濟某礦23下01綜放面停采線自然發火事故案例分析
?
?一、發火時間:1999年6月25日
?二、發火地點:23下01工作面停采線對應的82#架附近
?三、火區概況
?23下01綜放面,于98年5月13日停采,推進長度890m,工作面長度209m ,煤層平均厚度5~6m,本面為二采區第一個采面,兩側結尾實體煤。開采后期,因隊伍交接,工作面在自99年4月1日至99年5月13日停采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共推進53m。工作面設備自99年5月16日開始回撤,支架自運順側向軌順側回撤(參見下圖)。
99年5月23日,工作面瓦檢員發現工作面自51號支架到運順1號支架間掛汗,架后出現CO氣體,回風隅角CO濃度最高達到89ppm。6月25日支架已回撤135架,余5架未回撤,此時運順回風流有明顯煤焦油味,6月27日開啟運順局部通風機在運順靠近工作面50m處建磚結構調節墻一道,在密閉中間留設一通風孔,6月30日凌晨2:30通風孔內有青煙逸出,CO濃度達800ppm,7月1日早工作面支架全部撤出,救護隊對運順通風孔進行了封閉,7月3日夜2:20分設備全部撤除,并對軌順進行了封閉。
根據停采線素描圖及丟煤情況圖表可知,工作面停采線29號支架及41號支架處于斷層及沖刷帶兩側,丟煤量較大;發火時用紅外線探測裝置測得該兩處是發火隱患地點。另外,在回風流CO濃度升高時,在停采線處測定該兩處CO濃度最高,局部地點達360ppm,因此可以判定高溫點在29號架和41號架后部的采空區內。
四、事故經過及治理措施
1、99年6月25日晚該面運順回風流中有明顯的煤油味,6月27日在運順建起一道閉,閉上留設710mm×1900mm的通風孔,控制停采線通過風量為375m3/min,此時閉內CO濃度為385ppm,7月1日零晨2:30運順閉墻通風口有青煙逸出,7月2日撤出全部設備,7月3日夜完成對停采線的封閉。
2、對停采線實施閉區均壓措施,工作面兩順槽封閉完后,及時調整通風設施位置,拆除了管子道風門,使停采兩端風壓差由原來的220Pa減小到58Pa,壓差降為原來的1/4。
3、對發火點打鉆壓注凝膠,由工作面運順閉外向停采線發火點打Φ67mm鉆孔2個,共壓注凝膠25m3。
4、閉內埋管注漿,工作面撤除過程中,沿停采線煤壁預埋2寸鋼管,并設三通,封閉后進行注漿,共注泥漿1500m3,采取以上措施后,經查閉內O2下降至3%左右,CO下降至10PPm左右,C2H4消失。
五、發火原因
工作面在停采線附近推進速度慢且撤架時間長是導致此次發火的主要原因。據統計自99年4月1日——5月23日的53天時間里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