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网站_欧美gvfreevideosxxxx_男女激烈动图_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保定:燃氣安全隱患時刻威脅群眾生命財產

  自天然氣進入保定市以來,已有19.6萬余戶居民用上了方便、快捷、衛生的管道燃氣。市區投入運行的中低壓管網達890余公里,市區管網覆蓋率已達100%。燃氣的迅速普及,無疑給保定市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然而,隨意占壓燃氣管道使用明火,私自拆裝燃氣設施等各種違章現象已成為威脅保定市人民生命財產的極大隱患。
  心存僥幸致禍端
  一起起事故在告誡人們,遵守國家規定安全使用燃氣。但是,仍有不少用戶對此存有僥幸心理或麻木不仁。
  事例1:2010年8月樂凱大街某小區一用戶因擅自將燃氣管線全部封閉裝修,由于密閉的櫥柜造成空氣難以形成對流,致使燃氣管線閥門銹蝕老化,造成燃氣泄漏,幸虧該用戶發現及時,才沒有釀成大禍。
  事例2:2011年6月23日17時左右,保定市五一九北院中壓燃氣管網發生泄漏,原因是某施工頂管人員操作失誤,將燃氣管道頂漏,影響到該區近千戶居民的正常用氣,幸虧燃氣部門搶險及時,才避免了惡性事件的發生。
  事例3:2011年10月4日家住西郊某小區的一用戶在自家的燃氣灶上做了一壺開水,就去忙別的事去了,水燒干后沒人管,將周邊物體點燃引起了大火,用戶聞到煙味發現廚房著火,及時報警,才避免了一場火災。
  還得在認識上下功夫
  在市燃氣總公司對保定市燃氣用戶普查中發現,大多數用戶對燃氣安全問題有著足夠的認識,但也有個別用戶僥幸心理嚴重。
  一些燃氣用戶在房屋裝修過程中,私自拆、改裝燃氣設施,特別在喬遷新居過程中,這種情況尤為突出。具體表現在裝修時不經有關部門允許,擅自將燃氣管道和燃氣旋鈕、閥門及燃氣表等裝修在櫥柜內,有的用戶報警器長期不開,軟管穿墻,嚴重超長(按要求不準超過1.5米)等等。一些施工單位未經燃氣總公司同意,擅自動工,挖壞燃氣管道的事件時有發生。施工單位在不熟悉地形、地段的情況下,用挖土機把燃氣管道挖斷,造成大面積停氣,給國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部分生活區及周邊的燃氣管道上,個別用戶在堆放雜物、重物、搭建售貨棚,長期占壓燃氣管道,置政府有關規定于不顧,所有這些,都給“燃氣殺手”打開了方便之門。
  為此,市燃氣總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除設立警告標志牌外,還把燃氣報警電話貼在用戶的燃氣表上,同時設立了專門機構,并進一步加大燃氣安全常識的宣傳和稽查力度,但收效不盡人意。
  事故多發有原因
  分析造成以上這些事故與違章現象的主要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相當一部分單位和群眾對燃氣安全使用的重視程度不夠,麻痹大意,我行我素。如:燃氣報警器的問題可以說是老生常談,為什么要安裝燃氣報警器?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氣報警器主要是根據其易燃、易爆的特點所設計的。燃氣報警器的核心是氣體傳感器,俗稱“電子鼻”。這一獨特的電阻,當“聞”到燃氣時,電阻達到一定水平時,報警器就可以發出報警,也就是說報警器是監視燃氣的前哨站,有了報警器,也就多了一份安全屏障。
  自我保護意識欠缺。部分居民用戶在燃氣管道上甚至燃氣表上亂掛雜物、重物,致使管壁超負荷,造成漏氣事故,或是使用燃氣后,只關閉灶具打火開關,卻往往忽視了燃氣管的開關閥門。
  冬季是燃氣事故的多發期。因為氣候寒冷,居民家中門窗緊閉,加上忽視了燃氣易燃易爆的特點,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產生不良后果,釀成大禍。
  現如今,天然氣這種綠色能源進入保定市經過近10年的飛速發展,保定市天然氣管網可以說覆蓋整個城區,19.6萬余戶居民用戶和工業戶、公福戶用上了方便快捷的天然氣。但這并不等于就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了,只有警鐘長鳴才能防患于未然。
  燃氣,是城市現代化的標志。是充分發揮它的優越性,還是讓它的危害性發生,殃及他人,這完全取決于自己。
  幾個安全原則是一定要守牢:
  一定要盡可能地熟悉燃氣的基本性質。
  一定要學會家庭燃氣具正確的操作方法。
  一定要一絲不茍,嚴格認真地堅持正確的使用方法使用和檢查燃氣設備。
  一定要時刻把“安全”兩字記在心上,絕不能掉以輕心和麻痹大意。
  一定要愛護和經常維護好日常燃氣設備,使之時刻處于完好的工作狀態。
  天氣逐漸轉涼,又到了冬季這個事故多發期。只有時刻緊繃安全用氣這根弦,這叢藍色的火苗才會給您的家庭生活帶來無盡的歡樂。
  使用液化石油氣莫大意
  從各地液化石油氣用戶事故調查分析中發現,減壓閥未上好而造成火災事故的比例最大。
  減壓閥上好后,要按要求檢查有沒有漏氣。膠圈完好無損是保證減壓閥和角閥裝接嚴密的關鍵所在。每次上減壓閥前都要對膠圈進行反復檢查,如有變形或脫落,應該立即到正規供應站買一個新的裝上。買一個膠圈只需花很少錢,卻保證了人身安全和家庭財產。可千萬別圖省事,發現膠圈脫落后,隨便找塊膠皮剪個環墊上,如此這般,不但起不到密封作用,而且容易誘發火災的發生。
  減壓閥與角閥連接不嚴時,流出來的是沒有經過減壓的高壓氣,它比火孔流出的低壓危害性大得多,用戶對此一定要提起注意。
  保定市居民認識和接觸液化石油氣要比人工煤氣和今天使用的天然氣要早得多。1976年,保定市開始向市區供應液化石油氣,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僅燃氣總公司戶口瓶用戶就超過了10余萬戶,如此多的用戶,安全操作與正確使用就毋庸置疑地提到議事日程,而現實生活中的確也存在不少問題:
  1、亂倒殘液。一瓶液化石油氣用到最后,灶具已不能點燃,而瓶中仍剩有一些液態殘渣,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液化量殘液。殘液仍然比汽油更容易揮發,決不允許亂倒,亂用,否則極易發生危險。
  南陽某用戶準備到供應站換氣,他把鋼瓶提到門口不到兩米寬的夾道中,并將角閥打開,瓶口朝下倒在地上。瓶內殘液向外噴出約1分鐘,殘液在夾道中迅速揮發、擴散,蔓延到鄰居正在燒開水的煤爐時,30多米長的夾道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僅三五秒鐘,夾道中六個人全部被燒傷,其中兩個孩子燒傷面積達80%以上。
  2、我們經常在大街上特別是一些菜市場看到,一些私人灌裝三輪車違規操作為市民灌裝液化氣的場景:將兩個液化氣鋼瓶倒置在一起“灌氣”,一旦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爆炸,后果不堪設想。
  3、液化氣鋼瓶角閥不關,這在用戶中是普遍現象。為圖省事,用完氣后,僅把灶具旋鈕關閉就完事大吉,這是萬萬不行的。
  燃氣的迅速普及,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但是這些年來,燃氣事故在各地的頻繁發生,以慘痛的教訓向國人敲響了警鐘。有關人士呼吁廣大用戶千萬要重視燃氣安全。2011年1月17日吉林省吉林市主干路解放大路東側居民區發生大面積天然氣泄漏,引發爆炸,造成3人死亡28人受傷,周圍十幾棟居民樓遭到不同程度的沖擊。2011年4月11日北京市朝陽區和平東街發生爆炸,導致樓體坍塌,事故造成6死1傷。事故原因是某施工隊將地下燃氣管道挖破,發生燃氣泄漏并爆炸。2011年5月16日遼寧省大連市南華街蘭花小區發生煤氣爆炸,多幢房屋受損,造成1人死亡。……
  面對燃氣事故的頻繁發生,有關專家指出,我國城市燃氣事業在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后,現已進入一個事故高發期。縱觀保定市燃氣管網情況及液化石油氣形勢都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