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爆炸泄漏段線永久停用 中石化相關負責人停職
? ?
11月27日,在黃島油港碼頭附近堤壩上,輕便儲油罐存儲了大量已清理的油污。目前海上浮油得到了有效控制。?新華社發
綜合新華社消息?據“11·22”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處置現場指揮部消息,指揮部決定:東黃輸油管道黃島泄漏段線永久停用;秦皇島路、劉公島路現有全部石油和化工管線遷至北部遼河路化工專用通道;劉公島路至入海口段排洪暗渠改建為生態休閑景觀明渠,具體方案將按規定公示,征求廣大市民意見。
截至25日,青島燃爆事故已造成55人死亡。
燃爆事故中的10名危重傷者中已有3名蘇醒過來并恢復意識,其中2名顱腦損傷者情況較好,已經轉到普通神經外科病房,還有部分傷者陸續撤掉呼吸機。后期專家們還將密切觀察,從北京、濟南來青的專家將根據病情需要陸續撤離青島。
事故發生后,心理專家對事故傷者及家屬積極進行心理治療。據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介紹,中心已巡查傷員400余人次,排查出40余人存在心理問題,其中16人有嚴重心理問題。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組建了4個心理應急小組,安排心理衛生專家對可能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傷員進行一對一心理干預,做好相關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
此外,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27日宣布,鑒于管道儲運公司黨委書記田以民、管道儲運分公司總經理錢建華在“11·22”事故中負有直接領導責任,中石化集團黨組決定二人停職檢查,并配合協助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再行處理。
調查
城市地下管線危機有幾重?
“11·22”青島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被國家安監總局定性為重大責任事故。事故暴露輸油管道與城市排水管網規劃布置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引起了公眾對身邊地下潛在危險的擔憂。
地下管網繁雜隱患多
據專家介紹,一般城市地下管線包括供水、排水(污水、雨水)、燃氣、供熱、電力、通訊等。所有維持城市功能正常運轉的大通道,都是通過地下管線實現的,是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地下管道錯綜復雜,常見的有給排水、電力、通訊、熱力、燃氣等,其中危險系數最高的當屬燃氣、電力高壓線、輸油管道。”江西省建設廳建設處副處長李日龍介紹。
這些埋在地下看不見的管線會造成哪些危害?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謝映霞說,除了類似爆炸等事故,還會發生因堵塞導致的積水;雨水污水錯接,下雨后污水大量排出造成污染;熱力管線泄漏造成危險等。
10余部門“九龍治水”
“似乎誰都有權管,但誰都不能進行管理。”李日龍說,目前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涉及城建、電力、公安、廣電等十多個部門,管線的建設、維護管理均有相關單位負責。
“通信、電網、輸油管道等強勢部門屬于上下條狀管理,他們有自身的專項規劃、涉及不同行業的標準規范、法律規范,地方協調起來較為困難。”李日龍認為,“九龍治水”直接導致各部門各自為政,出現管理打架的現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下工程施工負責人告訴記者:“燃氣公司管燃氣管道鋪設,自來水公司管自來水管鋪設,電力部門管電纜鋪設……進行地下工程施工涉及的部門眾多,不僅要費勁地跑部門周旋疏通,而且有時拿到的圖紙根本不能完全反映地下管線的真實情況,都是憑著經驗施工,這種狀況暗藏著大量對城市安全構成威脅的隱性安全危機。”
不僅如此,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后,由于部門之間責權不清、管理職能的交叉、缺乏有效的問責制度,在搶修救援、責任承擔、后續防范等方面,也會產生諸多不利惡果。
明確責任統一規劃
“要改變地下管線各自為政的現狀,必須明確執法主體,依法進行管理。”李日龍認為,明確的地下管網管理體系須加強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信息共享機制等環節管理,逐步形成地下管線統一管理機制;摸清地下管線運行存在的結構性隱患,全面了解地下管線的運營維護狀況和責任主體,清理、登記無主管線,確定管理責任主體,保護好城市生命線。
謝映霞認為,地下管線情況不清是造成危害的最重要原因。讓地下“看不見”的東西看得見,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不斷更新地下管線資料,新建管道在資料庫中能體現具體信息,把家底摸清,并且動態地管理起來。
不少專家建議,可大力推薦“地下城市管道綜合廊道”模式,即在城市地下擁有一個專屬的隧道空間,集市政、電力、通訊、燃氣、給排水等各種管線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從根本上保障地下管線建設和使用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