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當液化氣罐變身定時炸彈:監控失控后的安全問題怎么辦?
? ? ? ? ? ?
?
液化石油氣曾經是城鎮的主流民用燃料,那瓶瓶罐罐也曾為我們生活帶來無盡的便利。近十年來,伴隨著天然氣利用領域和范圍的快速擴大,曾經風騷一時的液化石油氣逐漸式微,提到燃氣行業,不論業內還是業外,似乎都有一種將液化石油氣排除在外的傾向,言必管道天然氣或LNG或CNG。
?
而近些年來,頻發的液化石油氣安全事故,觸目驚心的人員傷亡,這個被大家忽視的末路英雄,又讓它以一種不太合適的影響再次進入我們的視角。曾經給我們帶來便利的液化氣鋼瓶,變成了一顆顆定時炸彈,泄漏爆炸或燃燒事故造成了眾多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液化石油氣的安全管理,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如何才能盡可能減少液化石油氣事故?
?
一、頻發的事故
?
液化石油氣罐由于其靈活性,使用限制條件較少或難以監管,受到商業用戶的歡迎,特別是小型餐飲商戶。正因為其靈活性,使得其物流配送和使用環節更加容易出現安全問題。筆者對近4年來發生的液化石油氣泄漏或爆炸事故做了梳理,發生在使用環節(用戶)的事故數量高于物流配送環節,造成的人員傷亡也更嚴重、財產損失也更大。
?
?
二、完全市場化
?
燃氣行業作為改革最徹底的公用事業領域,瓶裝氣早就進入了完全市場化,價格也隨行就市,緊跟著國際原油價格起起落落。而這其中,隨著原來的燃氣企業(絕大多數是國企或事業單位)改制,瓶裝氣業務被當作“包袱”而剝離。
?
承接市場經營的,是大量的小型或個體經營者,他們的資質和能力也是良莠不齊,這也就為液化石油氣原本脆弱的安全基礎帶來了更大的考驗。以液化石油氣業務最主要的鋼瓶而言,這是保障物流配送安全的基本保障,以筆者的經驗,小型或個體經營者一是不愿意投入,二來也沒有能力投入,一些未經檢測的、或過期的、或殘次的鋼瓶仍然在使用,在不確定的時候就可能發生事故。
?
三、失控的監管
?
諸多事故表明,液化石油氣經營者和液化石油氣使用安全管理及監管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筆者認為,當前這種情形可以用失控來描述。
?
在管道燃氣大發展的同時,瓶裝氣業務面臨著急遽壓縮,不論是企業資金和經營力量,還是政府政策支持和監管力量都轉移到管道燃氣上。而原本標準就不高的液化石油氣安全管理則被忽視。
其一,經營液化石油氣瓶裝業務的資金、技術等門檻不高,小型企業或個體經營者容易進入,特別是其安全管理能力很難滿足當前的標準和要求;
?
其二,在城市化快速推進10年來,大量的農民進入城市謀生,他們是瓶裝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消費者,然而他們的居住環境、個體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等等都不能滿足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氣的條件,某種程度上,能否躲避事故就“拼人品”了;
?
其三,城市人口急遽增加,雖然瓶裝氣業務相對管道燃氣業務是萎縮的,但其影響人群(包括直接使用和間接使用,如到使用瓶裝氣的小型餐飲就餐)反而在擴大。不論是經營者的安全投入和管理力度,還是政府監管力度,都顯得捉衿見肘,能夠看得的大多數是冬季來臨之前的安全用氣宣傳。
?
剛剛發生的溫州市甌海區一民房內的非法液化氣鋼瓶存放點發生爆燃,造成了3人死亡。我們不禁要發問:這種現象存在多久了?(市場監管者在那里?)經營者是否具備資質?(行業準入監管者在哪里?)是否有人舉報了?(周圍人員的防范意識和途徑如何?)
?
四、惡劣的用氣環境
?
使用瓶裝氣的人群,大多數居住條件很有限,一般在城中村之類的場所。這類場所基本不具備燃氣管道的安裝條件(對于燃氣管道,國家有周全而嚴苛的標準規范),瓶裝氣也就大行其道了,不然的話,不可能重回燒煤的年代。
?
既然使用管道燃氣不安全,按照邏輯使用瓶裝氣也是不安全的。而使用瓶裝氣的人群大多數來自農村,他們自身的安全意識極其有限,也缺乏防范知識和經驗,又因其高度的流動性,瓶裝氣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便利的、實惠的選擇。
?
在小型餐飲經營者那里也是同樣的道理,燃氣管道的初始投資巨大,且經營面臨著不確定的風險,可能由于個人原因或經營不善而關閉,選擇瓶裝氣也是符合生意投資理念的。而同樣,由于小型餐飲的經營場所狹小,有些不具備基本的使用條件,如通風不良,液化石油氣泄漏后很容易聚集遇到點火源而發生爆炸,陜西省西安市嘉天國際公寓底商樊記臘汁肉夾饃店液化石油氣泄漏爆炸就是例證。國內某大型燃氣企業在此事故發生后,對提供服務的工商瓶裝氣用戶進行了全面的摸查,得出的結論是工商瓶裝氣業務。
?
同樣的,筆者看到,近些年大量的城市綜合體拔地而起,而且其中經營餐飲的商戶受到用氣條件和安裝費用的困擾,轉而采用瓶裝氣。這類場所具有空間密閉、人流密度大等特征,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也是不堪設想。
?
五、幾點建議
?
針對高度市場化的經營體制、能力有限的經營者、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較差的用戶,如何才能盡可能減少液化石油氣事故。筆者有以下四點建議。
?
一是加大行政監管力度,目前看來依靠行業自律的效果有限,就安全管理而言,行政監管仍然是最具有威懾力和效果的手段。
?
二是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管好鋼瓶,如每個鋼瓶給定唯一編號或標識,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政府監管者、經營者和用戶,以及相關方都可以查詢到某個鋼瓶的信息,在目前這種條件下是可以實現的;
?
三是鼓勵連鎖或個體經營者聯盟,共享安全管理資源,一來提高經營者的安全管理水平,二來也可以更好地服務用戶。
?
四是加大對流動人員的安全教育,如流動人員在居住地申報后,社區、社工組織乃至公益組織對其進行生活安全教育和培訓,這里面也包括安全用氣知識和技能,政府部門也應投入專項資金和力量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