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燃氣切記“人走火熄”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煤氣、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可燃氣體以其方便、清潔、經濟的特點逐步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識、接受并應用于家庭,但是液化氣易燃、易爆的特性,其火災危險性也日益暴露出來,不少戶主由于缺乏對燃氣火災危險性的認識,使用燃氣不當而釀成的火災爆炸事故屢有發生,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是人身傷亡。
據消防部門統計,2016年1月份以來,全市共發生居民住宅火災326起,其中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災65起,占總數的19.9%,因煤氣、燃氣爐具故障或使用不當引起的火災共30起,占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災總數的46.1%。
【案例回顧】
2015年5月4日上午,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西路一處小區居民樓14樓不斷有濃煙冒出,一名老人站在陽臺上大喊救命。據了解,事發前這名好婆在燃氣灶上煮東西,又去忙別的事情,忘記了在煮東西,導致灶上的鍋被燒焦產生大量濃煙,在逃跑時又因慌亂把自己反鎖在家中,所幸處置及時沒有擴大損失和造成傷亡。
2016年5月5日早上,蘇州市姑蘇區保興里小區一居民廚房發生火災,現場濃煙滾滾,焦味刺鼻。據了解,原來是一樓徐老太早上買菜出門,忘關了家里的煤氣灶,灶臺上燒的一鍋雞燒到水干變焦,引起濃煙。
同一天中午,齊門北大街一處民房發生火災,消防人員到場后發現里面存放了20多個液化氣鋼瓶,燃燒時有爆炸聲傳出,隨后經過近40分鐘撲救,火被完全撲滅。據了解,該處民房為液化氣充裝點,初步判斷為液化氣泄漏遇到火星引起火災。
在居民住宅火災中,最常見的是廚房火災,雖然這幾起火災都未造成大的損失,都突出反映了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消防安全意識相對較差,容易因一時疏忽或大意引發火災。
消防部門介紹,目前燃氣在使用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隱患:
(1)輸氣管、角閥、減壓閥、鋼瓶、輸氣管接口等部件老化松動,密封膠圈脫落或者老化失去彈性,引起氣體泄漏。
(2)氣瓶殘舊老化嚴重,耐壓強度下降,造成煤氣泄漏。
(3)搬運過程撞擊、運輸過程碰撞造成氣瓶破裂。
(4)用戶擅自倒氣過罐或私自傾倒液化氣殘液引起火災。
(5)不用減壓閥或者使用人工手控減壓直接供氣。
(6)氣瓶橫臥,液體未經氣化直接噴出。
(7)輸氣膠管過長,中間變曲,使用時開關程序顛倒,膠管變曲部位及膠管中積存殘留氣體在再次點火過程中產生轟燃。
(8)灶臺用火過程中湯水溢濺或吹風撲滅灶火引發燃氣泄漏。
(9)用火過程中人離去卻未關閉閥門,燒熔金屬器具溶液引燃可燃物或者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