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砷化氫中毒事故的調查報告
?2003年10月,東安電解鋅錠廠6名職工相繼在工作中因吸人砷化氫氣體,引起砷化氫中毒。我們隨即進行了調查和處理,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發病經過及臨床表現
? 2003年10月8日,東安電解鋅錠廠凈班一名職工在下班后,感覺身體不適,于10月10日9時到縣人民醫院就診,該院以疑似重金屬中毒將其收治人院。當天,同在該廠凈化班的另三位職工也在下班后,感覺身體不適而先后人院。10月11日該廠另兩名凈化班職工下班后因感覺身體不適又住進了醫院。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頭昏、頭痛、嘔吐、腹痛、血尿等癥狀。截止10月11日19時止,共發病6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齡最大的39歲,最小的2歲。
? 患者人院后經檢查,皮膚變深變黑,指甲變脆、肝腎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損害。對患者尿樣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發現砷化物最高含量為0.28 mg/L(尿正常值為不能檢出).根據臨床癥狀和檢驗結果及職業接觸史分析,確診為砷化氫中毒.經采用對癥治療,患者逐漸恢復,無死亡病例。
2 中毒原因調查
2.1 患者中毒與其在東安電解鋅錠廠凈化班工作有關。東安縣電解鋅錠廠沒按要求向有關部門申報或驗收,是利用廢舊簡陋廠房,承接外地來料加工,生產電解鋅錠的小型集體企業。生產主要原料是次氧化鋅,輔料是含量為60%的砷粉、硫酸銅等添加劑。生產工藝流程為:原料→酸浸→凈化→二次凈化→電解→剝鋅皮→熔鑄→產品。這次中毒事故發生在進行一次凈化程序的時候。此道工序要求在凈化池內加入含量為60%的砷粉和NaOH,升溫到80~850C,給凈化池除雜。鐘粉、NaOH和池內的次氧化鋅、硫酸等在高溫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砷化氫(AsH3)氣體,這種氣體被工人呼吸道吸人會導致中毒。而凈化班工作的場所,既無排氣排風設施,凈化池又無蓋密封,整個工藝流程完全處于暴露狀態,也沒有任何警示標志;同時工人作業時也沒有防毒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因此工作很容易吸人砷化氫氣體而中毒。特別是10月9日晚,在加入砷粉和NaOH除雜時,凈化池發生嚴重外溢,工人將外溢部分鏟人池內,過程長達半個多小時,這更加劇了本次中毒事件的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