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11·30”特大水上交通事故
2001年11月30日約11時30分,安徽省毫州市譙城區安溜鎮吳老家渡口“毫州渡081號”鋼質渡船,在惠濟河(渦河支流)吳老家渡口水域翻沉,船上44人全部落水。經搶救,生還21人,死亡23人,其中未滿12歲的兒童8人。
一、事故經過
2001年11月30日(農歷十月十六日,安溜鎮舉行傳統廟會)約9時30分,吳老家渡口渡工吳海林(男,46歲,吳老家村民)回家吃飯,將“毫州渡081號”渡船交給妻子宋桂芹(女,48歲)擺渡。宋桂芹擺渡4個航次后,在南岸將“亳州渡081號”渡船交于本村村民吳懷全(男,33歲),自己留在南岸觀望。吳懷全將渡船拉至北岸邊后乘客擁擠上船,在渡船甲板部分上水、有的乘客鞋已浸濕的危險情況下,吳懷全仍拉著纜繩將渡船駛離北岸。駛離北岸約12米處時渡船開始失穩調頭,約11時30分,渡船航行到距南岸約10米處時已轉向180度。此時,驚慌失措的乘客紛紛搶抓一側的懸河鋼纜,致使渡船嚴重失去平衡,發生劇烈搖晃,隨即翻覆在河中。
二、事故原因分析
從現場勘察、資料查閱、調查取證的情況分析認定,毫州“11·30”特大水上交通事故為一起責任事故。導致此次事故發生,除載客嚴重超額、村民非法操作等直接原因外,也暴露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管理責任制不落實。渡工吳海林身為經過港監機關培訓、發證的合法渡工,且其在2001年4月8日與安溜鎮政府、吳老家行政村三方共同簽定了“2001年渡運安全三級承包責任書”,本應十分了解確保安全渡運的有關要求。事發當天又正逢安溜鎮舉行傳統廟會,渡工在這一重要時段擅離職守,不僅使渡口秩序無人維護,載客嚴重超額,而且導致乘客吳懷全違章渡運,最終釀成慘禍。
吳老家行政村黨支部、村委會基本上沒有擔負起對吳老家渡口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村黨支部書記吳德紅作為行政村水上交通安全承包負責人,于2001年4月8日與安溜鎮政府、渡口承包人吳海林簽訂了“2001年渡運安全三級承包責任書”,但村兩委未按責任書的要求履行責任。
(2)未按有關規定的要求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安溜鎮政府作為本轄區內鄉鎮運輸船舶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基本未履行應盡的職責。經查,“11·30”事故發生前,鎮長阮中海未主持召開過一次安全生產專題會議,討論水上交通安全及其他領域的重大事故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副鎮長孫紹龍分管安全生產工作,對上級下發的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文件只批注“已閱”,未安排具體部門或具體人員落實;分管水上安全工作的鎮黨委委員肖健對本鎮廟會期間渡口嚴重超額渡運的重大安全隱患竟稱毫不知情。
(3)安全檢查流于形式,隱患排查不到位。除吳老家渡口存在違章纜渡、嚴重超額現象外,電管站渡口、陳莊渡口、高莊渡口、懷六渡口、石大營渡口、十九里渡口等都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違章現象。區政府未完全按與市政府簽訂的責任書的要求,督促鄉鎮政府和區有關部門做好水上交通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對鄉鎮政府履行鄉鎮船舶管理職責的督促檢查不力,對各鄉鎮普遍存在的由于趕廟會而造成的渡口嚴重超額的重大安全隱患從未提請有關鄉鎮政府采取預防措施。
(4)有關安全生產責任主體之間缺少協調統一的配合,未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落實隱患整改,致使隱患最終釀成事故。
(5)未開展必要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致使當地干部和群眾安全意識普遍淡薄、自我安全保護能力差。譙城區、安溜鎮、吳老家行政村基本上未組織開展有關鄉鎮運輸船舶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活動,有關領導和管理人員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對隱患整治存在僥幸、麻痹心理;當地群眾自我保護意識更差,安全保護能力低,安全生產的群眾基礎非常脆弱。
一、事故經過
2001年11月30日(農歷十月十六日,安溜鎮舉行傳統廟會)約9時30分,吳老家渡口渡工吳海林(男,46歲,吳老家村民)回家吃飯,將“毫州渡081號”渡船交給妻子宋桂芹(女,48歲)擺渡。宋桂芹擺渡4個航次后,在南岸將“亳州渡081號”渡船交于本村村民吳懷全(男,33歲),自己留在南岸觀望。吳懷全將渡船拉至北岸邊后乘客擁擠上船,在渡船甲板部分上水、有的乘客鞋已浸濕的危險情況下,吳懷全仍拉著纜繩將渡船駛離北岸。駛離北岸約12米處時渡船開始失穩調頭,約11時30分,渡船航行到距南岸約10米處時已轉向180度。此時,驚慌失措的乘客紛紛搶抓一側的懸河鋼纜,致使渡船嚴重失去平衡,發生劇烈搖晃,隨即翻覆在河中。
二、事故原因分析
從現場勘察、資料查閱、調查取證的情況分析認定,毫州“11·30”特大水上交通事故為一起責任事故。導致此次事故發生,除載客嚴重超額、村民非法操作等直接原因外,也暴露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管理責任制不落實。渡工吳海林身為經過港監機關培訓、發證的合法渡工,且其在2001年4月8日與安溜鎮政府、吳老家行政村三方共同簽定了“2001年渡運安全三級承包責任書”,本應十分了解確保安全渡運的有關要求。事發當天又正逢安溜鎮舉行傳統廟會,渡工在這一重要時段擅離職守,不僅使渡口秩序無人維護,載客嚴重超額,而且導致乘客吳懷全違章渡運,最終釀成慘禍。
吳老家行政村黨支部、村委會基本上沒有擔負起對吳老家渡口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村黨支部書記吳德紅作為行政村水上交通安全承包負責人,于2001年4月8日與安溜鎮政府、渡口承包人吳海林簽訂了“2001年渡運安全三級承包責任書”,但村兩委未按責任書的要求履行責任。
(2)未按有關規定的要求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安溜鎮政府作為本轄區內鄉鎮運輸船舶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基本未履行應盡的職責。經查,“11·30”事故發生前,鎮長阮中海未主持召開過一次安全生產專題會議,討論水上交通安全及其他領域的重大事故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副鎮長孫紹龍分管安全生產工作,對上級下發的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文件只批注“已閱”,未安排具體部門或具體人員落實;分管水上安全工作的鎮黨委委員肖健對本鎮廟會期間渡口嚴重超額渡運的重大安全隱患竟稱毫不知情。
(3)安全檢查流于形式,隱患排查不到位。除吳老家渡口存在違章纜渡、嚴重超額現象外,電管站渡口、陳莊渡口、高莊渡口、懷六渡口、石大營渡口、十九里渡口等都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違章現象。區政府未完全按與市政府簽訂的責任書的要求,督促鄉鎮政府和區有關部門做好水上交通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對鄉鎮政府履行鄉鎮船舶管理職責的督促檢查不力,對各鄉鎮普遍存在的由于趕廟會而造成的渡口嚴重超額的重大安全隱患從未提請有關鄉鎮政府采取預防措施。
(4)有關安全生產責任主體之間缺少協調統一的配合,未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落實隱患整改,致使隱患最終釀成事故。
(5)未開展必要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致使當地干部和群眾安全意識普遍淡薄、自我安全保護能力差。譙城區、安溜鎮、吳老家行政村基本上未組織開展有關鄉鎮運輸船舶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活動,有關領導和管理人員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對隱患整治存在僥幸、麻痹心理;當地群眾自我保護意識更差,安全保護能力低,安全生產的群眾基礎非常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