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石化公司“2007.2.6”火災事故
2007年2月6日15時15分,蘭州石化公司橡膠廠碳四車間發生一起火災事故。事故造成6人受傷。
一、事故經過
2007年1月25日開始,蘭州石化公司橡膠廠碳四車間發現脫重塔再沸器加熱效果不好,經過車間調度會討論分析,懷疑是再沸器H-125/d底部U型彎管存留亞硝酸鈉水溶液造成換熱效果差,并決定對再沸器進行檢查確認。
2007年2月6日15時左右,車間主任李某、生產副主任戴某、工藝技術員高某、高級技師程某、當班操作人員王某、張某共6名員工進入現場進行檢查確認。首先切斷了H-125/d進料,在再沸器底部倒空線放空處加裝排空閥后,由戴某打開再沸器H-125/d底部倒空線排空閥(DN50)約2~3扣緩慢排液,發現有淡黃色無味帶泡沫狀液體排出,約5分鐘后發現有少量氣相物料排出即關閉排空閥門。為排凈殘余液體,約5分鐘后,戴某再次打開倒空線排空閥排液(閥門開度很小),發現有氣相物料排出并夾帶少量液體,隨即關閉排空閥門。15時15分左右,當6人正在現場討論下一步處理方案時,突然發生著火,在現場人員撤離后,H-125/d內部發生劇烈反應,H-125/d壓力迅速增加,造成上封頭崩開,并導致H-125/d進脫重塔(T-112A)管線損壞,同時引起丁二烯萃取精餾塔(T-103B)部分法蘭、人孔憋壓泄漏,引發第一萃取塔及脫重脫輕塔再沸器H-125/d和H-121C及與塔連接管線處著火。6人不同程度受傷。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再沸器H-125/d中存在丁二烯過氧化物和端聚物。排出的淡黃色帶泡沫狀液體中含有丁二烯過氧化物和端聚物,遇空氣自燃閃爆,在第一次閃爆的沖擊和再沸器殼程持續加熱的情況下,再沸器內的丁二烯過氧化物和端聚物激烈反應,造成再沸器爆炸。這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同時,不排除丁二烯硝基化合物存在的可能。
2.間接原因
(1)相關人員對丁二烯過氧化物或端聚物的危險性認識不足。在檢查確認過程中,排出的淡黃色無味帶泡沫狀液體,與以往認識中的丁二烯過氧化物或端聚物在形態上不同。同時,排出液體與亞硝酸鈉液體的顏色相近,參加現場檢查確認的人員一致認為排出的液體是亞硝酸鈉水溶液,不可能是丁二烯過氧化物或端聚物,沒有引起警覺。這是事故發生的一個間接原因。
(2)再沸器H-125/d管線設計存在缺陷,為丁二烯過氧化物和端聚物形成創造了條件。據現場勘察發現,H-125/d進料管線與其他3臺再沸器的進料管線相比,存在約500mm的高度差,易造成亞硝酸鈉水溶液的液封,且H-125/d進料管線與其他再沸器相比流程相對較長,造成物料流動阻力大,易形成丁二烯過氧化物和端聚物。這是事故發生的又一個間接原因。
(3)再沸器H-125/d殼程乙腈加熱未停,使聚集在再沸器中的丁二烯過氧化物和端聚物活性增加。在再沸器H-125/d檢查確認過程中,由于未切斷殼程乙腈加熱,高溫導致聚集在再沸器中的丁二烯過氧化物和端聚物反應激烈,可能是造成H-125/d爆炸的一個間接原因。
(4)再沸器H-125/d缺少足夠的亞硝酸鈉保護,可能是產生丁二烯過氧化物或自聚物的原因。因T-112A塔釜的特殊結構,只含有少量的亞硝酸鈉,與塔內每小時1t左右的循環量相比要少得多,可能難以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三、防范措施
1.認真汲取事故教訓。要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一步從工藝、設備、技術、管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認真查找原因。同時邀請有關技術人員和專家共同做好技術分析,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實現裝置生產運行受控,確保不再發生同類事故。目前已經委托石化研究院對丁二烯過氧化物和自聚物的形成機理進行研究,委托蘭州大學對丁二烯與亞硝酸鈉形成硝基化合物的機理進行研究。
2.舉一反三,認真對碳四及丁二烯生產儲運系統和相關的工藝操作、設備管理方面及各個環節進行檢查,分析相關數據,建立過氧化物和聚合物監控辦法,迅速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及相關的規定,進一步完善操作規程,嚴禁開放式排放丁二烯生產過程中的各類物料,同時對丁二烯生產過程中再沸器增加自聚物和過氧化物的去活和蒸煮專用流程,徹底消除隱患,實現裝置生產運行受控,確保不再發生同類事故。同時,結合事故分析及科研單位的研究結果,編制完善公司含丁二烯物料的安全操作技術規程。
3.進一步加強安全基礎管理工作,確保本質安全。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環保優先,以人為本”的理念,持續深入開展以“強三基、反三違、嚴達標、除隱患”為主題的“安全環保基礎年”活動,夯實基礎管理。同時要嚴格按照“四有工作法”認真制定落實裝置運行和優化方案,抓好裝置運行的檢查確認,實現裝置的安全、平穩、周全、有序運行。
4.強化安全技術教育和培訓,全面提高員工的安全綜合素質,員工技術業務素質低,安全意識薄弱是制約企業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提高員工整體安全素質,要把強化安全技術教育培訓作為經常性的管理工作,采取集中培訓和日常安全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加大安全教育力度。要按照“三個百分之百”的要求,認真開展“雙百”上崗制、職業技能大賽、崗位練兵、業務培訓、預案演練和仿真模擬訓練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員工的專業知識水平、實際操作能力、辨識風險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