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15”靜安區膠州路公寓樓火災事故
事故經過
??????? 11月15日下午2點15分,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一幢28層公寓樓發生特別重大火災事故,共造成58人死亡,70余人受傷。
??????? 據附近居民介紹,膠州路718號膠州教師公寓內住著不少的退休教師,起火點位于10-12層之間,目前整棟樓都被大火包圍著,樓內還有不少居民沒有撤離,警方已經在現場周圍的幾條街拉起了幾道警戒線。
??????? 15時27分,目擊者稱起火大廈頂樓有20余人站成一排,正招手呼救,但由于火勢過大濃煙彌漫,目擊者稱求救者在濃煙中"忽隱忽現"。目擊者續稱,已看到有救護車將傷者送離現場,目前膠州路交通基本癱瘓。
??????? 15時30分,新民網記者在事發現場膠州路上看見,起火的膠州教師公寓樓上安裝的空調機被大火燒成了光架子,正不斷地往下掉;過火的腳手架上還爬著不
??????? 少的居民,他們正在等待救援,大樓內濃煙彌漫著滾滾濃煙,還有不少的居民都沒有撤出。新民網記者在現場看見,現場周圍聚集了大量的圍觀者,警方將警戒范圍不斷擴大。
??????? 15時40分,因為擔心過火的腳手架和大樓發生意外,警方再次將警戒線擴大。目前,火勢還沒有熄滅。目前由于膠州路余姚路的火災,采取的交通管制是:從安源路到西康路然后到康定路再到延平路最后再到安源路。
??????? 15時45分,現場目擊者稱,由于火勢進一步擴大,煙霧更加濃重,目前僅與失火大廈一條馬路之隔的樓上已經無法看到受困與樓頂的求救者。
??????? 16時20分,大火已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尚未被撲滅,大樓內仍有居民尚未逃出,頂樓還有不少被困居民在等待救援。新民網記者在現場看見,經過大火猛烈的炙烤,已經有腳手架在往下掉落了,現場十分危險。18時30分左右,現場大火已經基本撲滅,消防隊員已進入樓道,收拾殘火,搜救樓內居民。17時30分,消防官兵已從火場疏散營救出居民100余人,受傷人員已緊急送往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等地搶救。
??????? 事故原因
??????? 經初步調查分析,該公寓在裝修作業中,施工腳手架搭建時,兩名電焊工違規實施電焊作業引燃施工防護尼龍網和其它可燃物,在極短時間內形成大面積立體式大火,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一起因違法違規行為導致的特別重大責任事故。該事故暴露的違法違規問題主要有:
??????? 一、電焊工無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上崗作業,嚴重違反操作規程,且引發大火后逃離事故現場。
??????? 二、裝修工程違法層層多次分包,導致安全責任不落實。
??????? 三、施工作業現場管理混亂,安全措施不落實,存在明顯的搶工期、搶進度、突擊施工行為。
??????? 四、事故現場違規使用大量尼龍網等易燃材料,導致大火迅速蔓延,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擴大。
??????? 五是有關部門安全監管不力,對停產后復工的建設項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 事故教訓
??????? 1、防范高樓火災最現實的努力仍是防患于未然高層建筑一般都存在火勢蔓延快、人員疏散困難、火災撲救難度大等弱點。高層建筑的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電纜井、風道、排氣道等豎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處理不好,發生火災后,井道就像一座高聳的煙囪,成為火勢迅速蔓延的通道,而且建筑物越高,"煙囪效應"越明顯。據測定,火災中一座高度為100米的高層建筑,在無阻擋的情況下,煙火順豎向井道擴散至頂層只需要30秒,整幢建筑瞬間即可成為"立體火場"。高樓消防的難度非常大,因此最現實最重要的努力應是防患于未然。而高層建筑消防設施合格率低,室內裝修不符合消防規定,室內消防給水局部水壓不足,消防設施的日常維護與管理制度不科學,重要崗位人員缺乏消防安全意識,自防自救能力差等,這些都是現實隱患。
??????? 2、臨時性高管控只能獲得臨時性安全
??????? 實際上,剛剛舉辦了世博會的上海,對消防狠下了一番功夫。4月份,上海市政府即要求由各區縣政府牽頭組織對全市單位尤其是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高層建筑、地下空間、"三合一"場所、"城中村"等重點場所、重點目標進行一次"全覆蓋"的消防安全普查,明確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義務、責任及違法后的處罰條款,加強志愿者安全培訓,實行消防安全群防群治,確保無一遺漏、萬無一失。要全面構筑"無縫隙覆蓋式"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 要"徹底鏟除極易造成群死群傷惡性火災事故的重大火災隱患。"但是世博剛剛結束不久,即發生了此次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高樓大火,教訓不能不讓人深思。這中間的管理廢弛,監督松懈問題,應當徹底查清。
??????? 3、高樓時代的高風險意味著更大的政府責任上海高樓這場大火,不只是居于這所高樓中的人們的傷痛,它更是這個高樓時代的傷痛。既然消防安全難以對高樓有充足的保障,上海高樓的此番大火至少說明,樓不是越高越好,這是城市的規劃者--政府應當去思考的問題。更大的政府責任還在于,如果高樓林立的城市理念不能得到改變,那么應該讓個體的防火意識、自救能力就應該在各種公共教育體系中充足起來,讓高壓水槍、云梯、滅火直升機等滅火硬件設備以及社會對消防安全的重視,能夠跟得上城市大樓"長高"的速度。惟其如此,居于高樓之上的人們,才能有欣賞美景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