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起農村火災引出的思考
在短短的20多天時間里,一個村連續發生兩起火災事故,在大英縣政府消防隊及火災發生地村民的奮力撲救下,避免了人員傷亡和較大的經濟損失,但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給村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從這兩起火災事故中,暴露出了當前農村消防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以及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所調查的情況提出膚淺的見解,供同行參考。?
一、案情?
2004年8月28日13時許,大英縣玉峰鎮玉印村七社村民陳文剛家中發生火災,燒毀磚木結構房屋56平方米,燒毀家具、衣服20余套、糧食150公斤及大量柴草,火災直接經濟損失3700元。?
2004年9月25日,大英縣玉峰鎮玉印村八社村民陽維學家發生火災,燒毀土木結構小青瓦房四間及大量的柴草等財物,火災直接經濟損失2250元。?
二、兩起火災的調查情況?
這兩起火災發生后,大英縣公安消防大隊、大英縣公安局玉峰鎮派出所都及時組成火災調查組,進入火災現場進行現場勘查和調查取證工作。經大英縣公安消防大隊認定,“8·28”火災系電氣線路短路產生火花引起柴草著火成災,“9·25”火災系小孩玩火所引起的。?
根據所調查的情況顯示,這兩起火災存在著一些共性:一是從發生火災的時間上看,兩起火災都發生在雙休日的中午;二是從火災發生地來看,都發生在同一個村內,并且是鄰近社,兩地相隔約200米;三是兩戶災民均外出務工,其中“9·25”火災戶主陽維學全家都在外地務工,家中無人居住,“8·28”火災發生時,戶主陳文剛尚在成都打工,家中只有懷孕的妻子和幼女;四是從燃燒物的種類上看,受災兩戶都有大量的柴草被焚燒,房屋中堆積大量的柴草,致使火災得以蔓延,最終釀成事故。?
三、火災中暴露出的問題?
(一)村民消防安全意識淡薄?
“8·28”火災中,戶主將大量的柴草堆放于磚木結構小青瓦房的二樓上,照明線路與柴草之間距離太近,因電氣線路短路產生火花引燃柴草并迅速蔓延乃至燒毀房屋、衣服及糧食等物品。事故發生后,當地村民不但不從事故中吸取深刻教訓,反而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導致悲劇重演。在“9·25”火災中現場上,房間內以及階檐上堆積了大量的柴草,被小孩玩火引起火災,與該火災現場相鄰的建筑也還是將玉米桿等柴草堆碼至屋脊梁,存在較大的火災隱患,令人觸目驚心。?
(二)村民撲滅火災能力低?
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民的意識也在不斷變化,已不再滿足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絕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打工,農村只留下老、弱、病、殘、婦、幼等,一旦發生火災,無力撲救,只能望火興嘆,束手無策,從而延誤了撲滅火災的最佳時機,致使災害擴大。?
(三)消防宣傳教育滯后?
由于農村經濟相對落后、交通閉塞、通訊不暢、農民的文化層次低等因素,在一些地區消防宣傳工作是一片空白,農民對防火知識和消防法律法規聞所未聞,一無所知,在用火、用電等方面,違章蠻干、冒險作業屢見不鮮。?
(四)火災隱患突出?
因村民的文化知識結構等原因,對用火、用電、用氣、用油的相關知識不了解,識別火災隱患能力差,柴草亂堆亂放、小孩玩火、違章用火、用電隨處可見,為火災發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四、預防火災的對策?
(一)大力開展消防宣傳培訓?
根據農村季節的特點,鄉鎮政府及村民委員會應利用廣播、有線電視、辦板(墻)報等形式大力開展消防宣傳,讓村民多聽多看,多學消防知識,使消防工作在他們的頭腦中扎下根,切實做到人走火滅、人走斷電,柴草堆放遠離住房;中小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切實把消防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對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
(二)開展消防檢查,消除火災隱患?
村民委員會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規定,認真履行職責,組織供電、天然氣等力量,對本轄區村民用火、用電、用氣、用油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并消除火災隱患。?
(三)組建群眾義務消防隊?
各村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組織本村的青壯年組成一支群眾義務消防隊,配備手抬消防泵及火鉤、火叉等必要的消防器材設施并開展消防演練,一旦發生火災,能及時拉得出去、上得了陣、滅得了火,維護本轄區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