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農藥廠火災
一、事故概況及經過
1971年11月23日19時10分,福建省三明市農藥廠樂果車間硫化工段反應鍋沖料著火,造成死亡6人、中毒152人,經濟損失43000萬元。
是日,樂果車間硫化物工序1#硫化物反應鍋滴加甲醇,由于初始反應溫度較低,滴加甲醇的速度過快,致使甲醇在開始時與五硫化二磷反應較慢,當甲醇積存在反應鍋內較多時,反應逐漸加快,反應溫度急劇上升,操作人員雖采取了緊急措施,仍無法控制溫度的急劇上升,造成1#反應鍋沖料起火。由于生產場地窄小,設備周圍又堆放著許多易燃易爆物質。為了防止事故的擴大,許多職工參加搶救,市消防車也趕到現場搶救。但他們都缺乏撲救化學危險物品的專業知識,用小蘇達、碳酸氫鈣和大量水噴入反應鍋內滅火。火雖然被撲滅了,但由于反應鍋內的反應物與噴入物反應,產生大量硫化氫及少量磷化氫氣體逸出擴散,造成救火人員中毒昏迷。搶救中毒人員時,由于沒有佩戴防毒面罩,又增加了中毒人數,造成因中毒而死亡6人,152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中毒。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五硫化二磷與甲醇作用產生硫化物,在滴加甲醇時,速度要慢,溫度不得超過60℃,反應溫度要求在34~55℃之間。當操作工違反操作規程,滴加甲醇速度過快,引致鍋內反應劇烈,溫度迅速上升而致沖料后著火。
2.在救火時,缺乏安全知識,使大量水及小蘇達、碳酸氫鈣沖入硫化物反應鍋內,引起鍋內沒有反應完的五硫化二磷和水反應,產生大量有毒的硫化氫氣體。硫化氫是劇毒氣體,當其濃度在100至150ppm時,在一定的時間內就會出現中毒癥狀;當濃度在420至600ppm時,0.5至1小時內就會急性死亡;當濃度在850至1000ppm時,人就會立即死亡。
3.生產場地狹小,有毒氣體不容易擴散,給搶救工作增加困難,中毒機會增多。并且在救火時,忙亂中不佩戴防毒面具進行搶救,致使中毒人數劇增。
三、防止同類事故的措施
1.嚴格操作規程,在滴加甲醇時必須嚴格控制滴加速度和反應溫度,并加強車間內通風,使車間內的有毒氣體迅速排出室外。
2.制定一整套事故搶救規程,防止因救火或搶救不當而擴大事態的發展,減少事故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