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華豐礦業有限公司石聯井“10?28”頂板事故
一、概述
1.企業名稱:株洲華豐礦業有限公司石聯井。
2.事故發生時間:2008年10月28日15時30分。
3.事故發生地點:+110m水平南石門5煤回采工作面。
4.事故類別:頂板事故。
5.事故傷亡:死亡1人。
6.直接經濟損失:39.1萬元。
二、事故單位概況
㈠煤礦概況
華豐礦業有限公司石聯井位于攸縣黃豐橋鎮境內,于1978年建井,原是株洲市國有企業。2003年12月由國有華銀電力集團控股改制為股份制企業。2007年11月由劉貽承包經營。礦井采礦許可證號碼為:4300000730419,煤炭生產許可證號碼為:204302230110,安全生產許可證號碼為:(湘)MK安許證字[2008]0096號,工商營業執照號為4300001100623、礦長資格證號為湘煤-0502261,礦長安全資格證號為07043010002522,證照齊全有效。
該礦由劉貽任董事長,劉建和任礦長,劉曼仔任安全副礦長,負責礦井安全管理工作,李征良任生產副礦長,負責生產管理,劉海德負責技術工作。礦井二班作業,由安全、生產礦長兼值班礦長現場跟班,配備了安全員和瓦斯檢查員,配備了其它特種作業人員。
㈡ 礦井開采情況
1、礦井開采地質情況:
礦井開采黃南礦區黃豐橋井田煤炭資源,含煤地層為二迭紀龍潭組煤系。共含煤36層,其中4、5、14、19、21煤層為可采煤層,其它煤均不可采。
煤層平均厚1.5m;地層傾角55度。
5煤層直接頂板均為為砂巖,底板為砂質泥巖。
該礦為低瓦斯礦井,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4.59m3/t,煤塵無爆炸危險性,煤層自然傾向性為不易自燃。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主要充水因素為老窿水,其次為大氣降水和斷層裂隙水,礦井正常涌水量為70m3/h,最大涌水量為210m3/h。
2、礦井開采布置情況
采用平硐-斜井開拓方式,主井口標高+285水平,落底標高+60m。礦井采用短壁式和巷道式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因礦井原設計能力3萬噸不符目前國家對煤礦產能政策的要求,擬改擴生產能力為15萬噸,其設計和安全專篇未報批。事故發生在+110m水平南石門5煤回采工作面。
礦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風井安裝22 KW軸流式風機,互為備用。
礦井安裝有KJ75型安全監控系統。
礦井工作制度為二班工作制。
(三)事故地點概況
+110m水平南石門5煤回采工作面為短壁式工作面,于2008年9月布置出來,機巷標高+110m,風巷標高+160m,走向長三十多米,傾斜長八十米,煤層傾角50度,中間打了七個付巷,付巷坡度15度左右。工作面編制了作業規程,布置好付巷后短壁式和高落式回煤,設計短壁式支柱間距0.6m,材徑12cm以上,采后不放頂,頂板自然垮落。實際工作面支柱間距0.8m,材徑10cm。至事故班前,二付巷以上煤層已采完,采空區有長3-10m,寬10余米范圍懸頂未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