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某化工廠氣瓶爆炸事故
????一、事故情況概述
????1998年10月8日10時40分左右,哈爾濱某化工廠四車間成品庫發生氧氣瓶爆炸事故。導致現場的2名裝卸工(臨時工)1死1傷。事故發生前四車間充灌崗,操作壓力為12MPa,操作溫度為20度,成品庫房有氧氣瓶45只。
????二、事故破壞情況
????經現場勘察,共3只氣瓶爆炸,其中1只氣瓶外表為綠色油漆,檢驗期為1989—1994年,公稱壓力15.0MPa,容積為40.4L,這只氣瓶爆破成十幾塊碎片。碎片內壁呈黑色,斷口呈“人”字紋,無明顯的塑性變形,全部為脆性斷裂。其角閥為氬氣閥。
????爆炸的另2只氣瓶顏色為淡酞蘭,呈撕裂狀,斷口有明顯的被打擊的痕跡,被打擊處向內凹陷,并有高溫氧化的痕跡。另外3只被擊穿的氣瓶,均留有不規則孔洞,其中1只在氣瓶上方,直徑各約5cm,另外2只在氣瓶下方,直徑約8cm和30cm,破口向內凹陷,并有高溫氧化的痕跡。
????面積為70m2的氧氣瓶成品庫天棚和西側墻被炸塌,山墻嚴重變形,鐵皮包的門被爆炸碎片穿出一個直徑20cm的洞,附近2處廠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體被炸成多塊碎片,傷者被炸成終生殘疾。
????三、事故原因分橋及結論
????從爆炸碎片的內外表面顏色看,其中1只氣瓶的碎片外表為綠色漆,內表面呈黑色,角閥為氬氣瓶閥,說明這只氣瓶為氫氣瓶。被檢回的內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斷口形貌沒有明顯的塑性變形,斷口呈“人”字紋,均為脆性斷裂。分析認為這只氫氣瓶內殘余有氫氣。充裝氧氣(氫氣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為4.1%—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氣體,在轉動角閥時,產生靜電引發了氫氧混合氣體的化學爆炸。
????另外2只被撕裂的氣瓶內壁只有銹蝕,無黑色油脂,斷口呈脆性斷裂形貌,斷口局部有明顯的被擊打的痕跡,內凹并有高溫氧化痕跡,說明這2只氣瓶距爆炸點很近,被爆炸碎片的沖擊波打擊超過其呈受力,失穩破裂,屬物理爆炸。
????直接原因:裝卸工在裝運氫氣瓶(錯充氧氣)前試壓轉動角閥時產生靜電,引發瓶內的氫氧混合氣體爆炸,是導致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1)氣瓶充裝前檢查員在檢瓶過程中,由于被檢查氣瓶油漆脫落嚴重,且污物多,末認真辨認,錯將氫氣瓶當成氧氣瓶,送充裝崗充裝,充裝人員也未及時發現,是導致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車間、工廠領導在貫徹執行國家標準規程中,貫徹執行不認真,對工人的工作質量要求不嚴,充裝前后的檢查出現紕漏,檢查不夠,存在問題未能及時發現,是導致這起事故的間接原因。
????四、預防事故發生的措施
????1.責令工廠立即停止氧氣瓶的充裝和檢驗業務,待勞動部門重新進行審查合格后,方可從事上述業務工作。
????2.今后在氣瓶充裝驗收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和《永久氣體充裝規定》及工廠車間有關操作規程、安全規定。
????3.儲存、裝卸運輸過程中,嚴格執行《關于氣瓶充裝運輸、儲存使用安全管理規定》。
????4.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充裝前、后的檢查制度,在空瓶驗收工作中,對超期氣瓶、漆色嚴重脫落,辨認不清的氣瓶,嚴禁充裝,對充裝后有異常或發現漆色不對等情況時要做好記錄,并報有關領導妥善處理。
????5.在氣瓶出廠前應由專人負責試壓工作,嚴禁裝卸人員進行試壓。
????6.工廠主管安全的領導要定期對氧氣充裝車間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做好檢查和處理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