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動蕩下中資企業在緬經營的風險研判及應對建議
范文華
2021年,緬甸軍方強行接管國家政權,引發國際與當地社會強烈反響,使得緬甸社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本文基于對緬甸過去歷史回顧及當前政局動蕩的全面梳理,充分研判現階段中資企業在緬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風險,并給予針對性應對建議。
歷史背景
上世紀50年代緬甸經濟曾領跑東南亞,后因內戰頻發導致經濟漸入混亂蕭條,終成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62年軍變后,緬甸軍方掌政近半個世紀,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緬甸實行了長達20余年的政治、經濟及軍事等全方面制裁。1990年,以昂山素季為首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在民主大選中獲勝,但緬甸軍方當時并未交出政權,直至2010年緬甸軍方再次恢復民主大選,由鞏發黨(具有軍方背景)勝出,而在2015年大選中,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勝選上臺。在緬甸恢復民主大選后,西方國家逐步取消對緬各項制裁并給予緬甸相關貿易普惠制待遇,使得緬甸經濟獲得快速增長的機會。2020年緬甸民主大選中民盟再度大獲全勝,緬甸軍方對此多次提出選舉計票存在問題,要求解決舞弊、重新計票,被民盟政府強硬拒絕,導致雙方關系異常緊張。
政局動蕩
2021年2月1日凌晨,緬甸軍方突然扣押緬甸總統溫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季,以及多位民盟高層人士,控制仰光、曼德勒、勃固等多地的政府和議會。被軍方控制的緬甸總統府隨即宣布由于聯邦選舉委員會拒絕處理錯誤選民名單,致使國家陷入危險當中,國家立法、司法和行政授權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掌管,并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緬甸軍方強行接管國家權力后,將原民盟政府高官免職,迅速組建軍管政府。溫敏與昂山素季現被軍方正式起訴,涉及貪污受賄、非法進口對講機等罪名,至今尚未宣判。對此,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強烈譴責緬甸軍方,要求立即恢復緬甸民主進程,并對緬甸國防軍及軍管政府高層人員及相關企業實施制裁;中俄及東盟多國則表示對緬甸政局密切關注,未強制干預緬甸內政。
事件發生后,緬甸各地爆發公民抗命運動(CDM),民眾通過集體罷工、示威游行等方式進行抗議,要求軍方釋放民盟領導人、恢復大選結果。此前大選中勝出的民盟議員成立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并組建民族團結政府對抗軍管政府。緬甸軍方采取宵禁、斷網等方式控制CDM活動,并認定民族團結政府為違法組織。
風險研判
中緬兩國于1950年6月8日建交并長期保持友好關系。近些年來,中國是緬甸最大的貿易伙伴與外資來源國之一,伴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緬經濟走廊的穩步推進,越來越多中資企業進入緬甸市場,投資規模不斷增大,涉及領域不斷拓寬。當前中資央企在緬重點聚焦電力、油氣、礦產、交通等領域,中資民企在緬全面參與旅游、服裝、食品等行業,經營主體日益多樣化。
本次緬甸政局動蕩,使得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據有關機構調研372家在緬外資企業2021年2月后的經營情況為:約1/8受訪企業已完全暫停經營,約1/3受訪企業表示經營雖未完全暫停但規模已減少75%以上,約1/5受訪企業表示經營規模已縮減50%-75%。當前多國(不含中國)已宣布從緬甸撤僑,據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截止2021年5月下旬的數據統計,中資企業仍有超一萬人在緬工作,現階段全面研判在緬風險將對中資企業的利益保障至關重要。
一、治安惡化
緬甸民眾發起的大規模CDM運動,致使局勢持續混亂、流血事件頻發、治安顯著惡化,據統計2021年2-12月全緬超1300人因軍民沖突死亡。雖未有中方人員死亡,但3月中旬仰光萊達雅工業區多家中資工廠打砸搶燒導致多名中方人員受傷,5月上旬3名中緬油氣管道值守緬籍警察遇刺身亡,均提示著在緬中資企業安全隱患遠未遠離。
二、反華抬頭
部分西方媒體將聯合國安理會發起的對緬制裁提案無法通過歸咎于中國反對,引發緬甸民眾對華敵意反彈。港獨臺獨團體惡意傳播中國對緬甸軍方援助信息專家與武器裝備等大量不實消息,進一步激發緬甸民眾反華情緒。反華勢力在緬的種種誤導使得緬甸民眾展開多輪抵制中國產品活動,“焚燒中國國旗”曾一度成為緬甸臉書熱門詞。
三、疫情失控
接管政權后,大量醫療人員參與CDM運動,導致國家醫療系統部分癱瘓,軍方無法組織開展有效的疫情檢測和疫苗普及工作,日檢測數量已由2萬人下降至不足2千人,民眾為了抵制軍方不接受疫苗接種。CDM游行示威過程中,相當比例民眾已不佩戴口罩,極大增加了相互傳染風險。緬甸疫情預計已在民間失控,對中資企業在緬防疫提出了嚴峻考驗。
四、西方制裁
當前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銀行暫停緬甸軍管政府的提款申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已對緬甸國防軍及軍管政府高層人員及關聯企業采取“凍結資產、禁止旅行”等制裁,并逐步擴大制裁范圍。中資企業在緬開展生產經營往往依賴緬甸軍方掌握的當地核心資源,因此面臨著被西方牽連制裁的風險。
應對建議
復雜局面下中資企業在緬生產經營應堅持遵循中國政府的指示精神,與緬甸利益相關方妥善處理關系,聯合當地大型企業形成戰略同盟、共同化解風險,通過構建價值共振的合作網絡,最終實現共商、共享、共建、共贏,具體應對建議如下。
一、治安應對
面對治安惡化風險,建議在緬中資企業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不參與當地政治活動,堅持底線思維,加強安保力量,如遇緊急情況及時報警并聯系使館求助;保持對緬甸局勢的持續關注與同駐緬使館的有效互動,加強同其他中資企業的信息互通;定期開展隱患風險排查,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和預警機制,就可能發生的撤離情況提前制定針對性應急預案,并及時采取相關應對措施。
二、反華應對
面對反華風險,建議在緬中資企業遵循中國政府對緬政策,切實保障屬地員工利益,注重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企業形象,避免與緬甸民眾發生摩擦;維護并強化同當地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人士、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從業者的友好關系,培育“知華派”和“友華派”社會力量,讓相關有影響力的緬甸人士為中資企業發聲,傳播正能量。
三、疫情應對
面對疫情失控風險,建議在緬中資企業堅持將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毫不松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并就緬甸疫情發展做好應急預案;重視企業員工應對疫情的培訓和宣貫工作,主動引導員工養成自覺防疫好習慣;充分儲備防疫物資、生活物資,準確掌握當地醫療資源信息,遇到緊急情況及時問診,并敦促員工關于疫苗 “應接盡接”。
四、制裁應對
面對西方制裁風險,建議在緬中資企業實時關注相關國家與國際組織對緬制裁的情況,對與制裁相關的當地企業業務往來進行全面風險評估,有關業務在合規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再謹慎開展,以避免受到牽連制裁;持續加強合規風險防范意識,定期開展宣貫培訓,加強員工合規風險識別和預防能力,務實開展高風險崗位及業務的盡職調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當前緬甸經軍方管制已無大規模游行示威活動,預計若無西方武力強制干預,有望逐步恢復社會經濟穩定。軍方已承諾緊急狀態結束后將重新進行民主大選,新民選政府合法上臺后中緬經貿合作有望迅速恢復正軌。因此,現階段中資企業應密切關注緬甸局勢發展,確保在緬人身和財產安全,在駐緬使館的政策指導下審慎開展在緬生產經營工作,妥善應對緬甸政局動蕩引發的系列風險,為“中緬經濟走廊”的后續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