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禹煤電新峰一礦“10.19”突水事故案例分析
2005年10月19日新峰一礦東大巷水閘門以東967m處,擴修巷道時發生底板突水事故,最大突水量38056 m 3/ h,從開始突水到礦井被淹歷時81分鐘。
一、事故經過:2005年10月19日15時50分,-200m水平東大巷擴修時,盯面檢查工發現擴砌工作面附近有4m長的拱帽冒落,而且擴砌處向后20m范圍內巷道壓力增大,底板鼓起,該檢查工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接到匯報后,礦領導派地測科科長到現場觀察并查明原因,同時命令現場作業人員撤離,當時在井下帶班的兩名副礦長及安檢科科長得知這一情況后,迅速趕赴現場。16時20分碹帽塌落長度增加到8m,后方10m范圍內砌體嚴重變形脫落,底板鼓起嚴重,17時18分,冒頂處底鼓高度達1.2 m,涌水量約80m3/h,礦長立即向平禹煤電公司調度室進行了匯報,平禹煤電公司總工程師緊急趕到礦上,同相關人員一起下井查看。18時20分,水量增大,涌水量約180 m3/h,礦井立即啟動水災應急救援預案,受水害威脅的人員迅速沿避災路線進行撤離。18時38分,冒頂處底板突然一聲巨響,噴出約0.6m見方的水柱,涌水量約5000 m3/h以上,已遠遠超出礦井排水能力(1400m3/h)。19時7分,水量進一步增大,在主石門調車站處用浮標法粗略測算,涌水量達12000m3/h以上,由于水量大、流速快和沖出的雜物使水閘門無法關閉。此時,井下其它區域人員在各級干部的帶領下按避災路線撤至地面,中央泵房大泵全部啟動。19時59分,中央變電所及泵房被淹,司泵工、副井底信號工升井。至此,當班井下的472名干部職工全部升井,無一人員傷亡,從礦井突水到礦井被淹只有81分鐘。
二、原因分析:
突水點位于東大巷967m附近,該段巷道為砌碹支護,1999年施工,因原施工巷道斷面小,對該段巷道進行擴修。
A、突水點分析:
突水時,現場有人觀察,突水點位置清楚。底鼓范圍大、突水迅猛,突水處呈線狀沿巷道展布,是一個長度大于10m的出水帶。
B、水源分析:
此次突水來勢猛,水量大,最大突水量約38056m3/h,平均突水量26639m3/h。從突水到泵房被淹僅81分鐘;距突水點3000m處的桐樹張村供水井在突水后水位下降150m,該水井落底在寒武系灰巖中,由此確認突水水源為寒武系灰巖巖溶裂隙水。
C、導水通道分析:
從礦井地質構造分析,井田范圍主要發育有北東向和北西向的斷層,巖層張性節理比較發育。-200m水平東大巷在掘進時未見到大落差斷層,只見到落差不足1m的一條小斷層,從附近揭露的地層情況看,出水點所在巷道下距寒武系灰巖約48m,中間為砂泥巖、石炭系灰巖互層和鋁土巖,均為隔水層,寒武系灰巖含水層靜水壓力為3.2MPa,顯然不可能直接突破。推斷此次突水通道為下部巖層中的張性裂隙發育而成的垂向隱伏導水通道,這一通道應呈線狀沿巷道展布。
綜上所述,此次突水的原因為:魏莊斷層是一區域性大斷層,在出水點一帶受后期應力改造,從北西向轉為北東向,并由此派生出關莊正斷層、DF1斷層等一系列支斷層及張性裂隙,因此底板巖層裂隙十分發育,受地應力不斷變化影響,地下水徑流較快,寒灰小裂隙慢慢形成小溶隙,長年累月溶隙越來越大,引起上覆巖層跨落,且高度范圍漸漸增大,形成隱伏垂隙發育。出水點正處于轉折端的地應力集中區。此次巷道擴修后,巷寬由原2.5m擴修到4m,受地應力重新分布及爆破影響,底板抗剪強度降低,承壓水導高使隔水層弱化,下部灰巖承壓水通過垂向導水通道涌入東大巷的底板薄弱地段,靜水壓力造成20多米巷道底鼓,并最終突破薄弱隔水層導入巷內,突水后,距突水點3000多米的桐樹張村供水井水位大幅度下降,表明寒武系灰巖含水區域大,水力聯系廣。
D、專家點評:
該礦“10.19”突水災害,從突水到淹井歷時81分鐘,經統計計算前7個小時平均突水量達26639m3/h,最大突水量為38056m3/h。時間之短,突水量之大居全國第三位,省內罕見。
啟動礦井水災應急救援預案,迅速果斷,通知、組織人員撤退路線正確。應急救援預案切合礦井實際,預案演練到位,礦井指揮人員決策正確、堅決、果斷,井下人員熟知避災路線、撤離迅速,全部安全升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