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成珠茶樓火災
一、事故概況及經過
1985年10月9日,廣州成珠茶樓發生火災事故,死亡8人,受傷24人,直接經濟損失540000余元。
經過內外裝飾的廣州市成珠茶樓,1985年9月20日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終日熱鬧非凡。然而,僅僅19天之后,這里卻發生了一場悲劇。l0月9日,有幾對新郎、新娘在這里舉辦喜慶酒筵。19時30分后,筵席漸漸散了。但還有一對新郎、新娘仍在陪同至親好友在嘻笑中暢飯。19時50分左右,隨著幾聲輕微的響聲,忽聽樓下有人大聲驚呼:“著火啦”!不一會,底層通至二層的木樓梯上已燃起一片火焰,唯一的通道被烈火封堵了,三、四層樓上的顧客和職工無路逃生,有的沿著樓層外的水落管往下滑,有的冒險跳樓。
發生火災后大約一刻鐘,才有人向公安消防隊報警,廣州消防支隊先后出動了各種消防車19輛,消防艇2艘,消防指戰員140多名,在廣大群眾的配合下,于21時47分將大火撲滅。這場大火將4層磚結構的樓房全部燒毀,火災中共有8人喪生(包括一名新娘),使喜事變成了悲劇。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照明電表互感裝置出線端的接線柱處發生短路。照明電表互感裝置出線端接線柱的接線孔面積為122.6平方毫米,導線的標稱截面為95平方毫米,盡管多股線的線與線之間有空隙,但其實際外徑仍小于接線孔孔徑。因此,只要認真操作安裝,導線完全可以全部進入接線孔。但在施工時由于貪圖方便,將19股線剪去6股,致使導線的截面積只剩下約65平方毫米。這樣,導線插入接線孔后,孔內就留有較大的空隙, 緊定螺釘未擰緊,導線與接線柱的接觸不良,形成局部接觸電阻過大而發熱,損壞絕緣,從而形成接線柱間短路。
2.照明電表互感裝置的設計不夠合理,也會形成對地短路。在互感裝置的結構上,3個接線柱相互間的膠木絕緣層厚度原為2厘米。由于膠木上還打有1.2厘米的固定螺栓孔,接線柱與固定螺栓間的絕緣膠木厚度就只有4~5毫米。而固定螺栓是與金屬底架連通,金屬底架支與大地連通。接線柱和固定螺栓間絕緣不足,加之接觸電阻過大,產生的高溫更使絕緣能力下降, 因而形成接線柱——固定螺栓—--金屬底架與大地短路。從現場遺留物中發現:金屬底架的B相和C相位置被電弧高溫燒熔,斷口上堆積有接線柱熔化留下的銅質熔珠,2只固定互感裝置的固定螺栓也被熔斷,這些都證明了這里曾發生了短路。
3.電表箱周圍有易燃物,助長了火勢。接線柱在短路時,發出帶有響聲的電弧火花,高溫熔珠向電表箱外濺出。由于在電表箱附近堆有回收的酒瓶、盛裝瓶子的易燃塑料盆框,以及散裝酒、油畫等,火花和高溫熔珠與這些物質接觸,迅速引起燃燒,而酒類著火后,燃燒更為猛烈,因此在短時間內,木質樓梯就燃起了熊熊烈火。該樓在裝修時,天花板吊頂的材料采用木擱柵和木夾板,外表涂刷光油,因此著火后蔓延十分迅速。
4.安全樓梯被封堵,造成重大傷亡。成珠茶樓為磚木結構4層樓房,原來有一只木質樓梯。擴建鋼筋混凝土新樓時,還專門新建了一座從底層通往3樓的鋼筋混凝土樓梯。但在1979年時,竟將進入3樓的鋼筋混凝土樓梯梯日用水泥預制塊封閉,并將2樓至3樓的樓梯間改作職工更衣室。這樣發生火災時,木樓梯被烈火封堵,而鋼筋混凝土樓梯又被封堵,人們逃生無路,因而造成重大傷亡。
5.缺乏安全知識,未能將火災撲滅在初起階段。這家茶樓職工和領導,都缺乏消防安全知識,臨警一片混亂。茶樓只有一名電工,長期上日班,晚上營業高峰時店內無電工值班。當電表箱起火時,由于大家缺乏電氣知識,不知如何處理。值班副經理馬某既未立即派人報警,也未指揮職工組織顧客疏散,卻離開現場,跑到300米外的供電急修站通知斷電。職工們一見失火,驚慌失措,不知怎樣滅火,不懂怎樣疏散顧客,反而與顧客爭相逃命。
三、防止同類事故的措施
l.電表箱安裝、管理、檢查、維修,都是由供電部門負責的。作為供電專業部門理應遵守電氣安全的有關規定,講究施工質量,而當地的供電部門在安裝接線中粗心大意,留下了隱患。
2.總電表箱附近要保持清潔,不可堆放可燃物。電表箱內由于電氣故障等原因, 常會產生電火花,或掉落高溫熔珠等,一旦遇到可燃物,往往可能引起燃燒。
3.公共場所要保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暢通。如果這次成珠茶樓的混凝土樓梯能夠發揮安全出口的作用,那么就不會有這樣大的傷亡了。